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法制园地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法制园地 > 理论探索 >

美丽侨乡挽住缕缕乡愁 ——福州马尾区亭江镇环境连片整治见闻

时间:2015-07-15 09:51来源: 中国环境报作者:admin

字号:TT
图为亭江镇英屿村整洁的村口。  本报记者李良摄

◆本报记者李良 吴诚

    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地处福建省母亲河闽江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和侨乡。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经过30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古港小镇发展成为集各类经济功能于一体的外向型工业园区。

    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让这里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里引来甘甜山泉水

    脏乱差曾是很多侨胞不愿谈及的一块心病。曾几何时,福建侨乡流传着一段顺口溜:路无三尺平,灯无三盏光,远看座座小洋楼,近看到处垃圾堆。

    然而,当记者来到亭江镇,映入眼帘的却是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

    郭振彩,在海外打拼了40年却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他把晚年最大的精力放在配合村镇环境连片整治、改善家乡环境面貌上。他四处奔走捐款筹资,建公园、门庭,修路,配合村里建起两座污水处理站和365平方米人工湿地。

    他带头捐款又动员其他侨眷侨属,先后筹资500余万元,请来省水利厅的专家,翻山越岭勘察设计,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为村里引来了甘甜洁净的山泉水。

    如今,郭振彩所在的英屿村已经荣获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省级文明村镇和福建省生态村称号。

整治带动村民改变生活习惯

    在亭江镇长柄村,有一个以杨能新为首的侨胞老人议事小组,在配合村里开展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带头捐资出工,拆猪圈,修饮用水渠,种树建公园,一步步改善着家乡的环境面貌。

    村干部告诉记者,正是在这些老人的影响下,村里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开展得出人意料的顺利。

    如今的长柄村,清清的小河掩映着枝叶繁茂的柳树,一派生机盎然。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也带动了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

    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大多将垃圾直接倒在门口,现在都用塑料袋装好,或直接倒进邻近的垃圾桶,或放在门边等清洁工来收。每家每户还会自觉将自家门前打扫干净。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长柄村不仅设置了许多垃圾桶,还配备了专门的环卫工人。就在不久前,长柄村成为福建省首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村。

垃圾围村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垃圾污染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亭江镇依靠侨胞及其眷属的大力支持,投入120万元在镇中心位置亭头村规划建设了一座垃圾中转站,配置了垃圾转运车。

    现在,生活垃圾在这里经初步分拣和压缩处理后,再运往福州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处理,目前每年可转运垃圾4030吨,有效解决了周边洪塘村、西边村、鳌溪村等一批村子的垃圾转运问题,初步扭转了垃圾围村的局面。

    亭江镇还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大好时机,动员全体村民和侨眷侨属,在西边村建起了一座集风景游览、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大型公园。园内建有大型舞池、看台、标准跑道、篮排球和羽毛球场。每到黄昏和节假日,公园内人流如织。

    亭江镇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亭江镇还集中分两期开展104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第一期到2013年底,已经完成绿化景观提升、配套设施完善、建筑立面改造、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沿山沿江沿路砂石厂清理、旧屋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等整治工程;第二期到2015年底,实施一批大型城建和旧屋区改造项目,力求达到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的效果。

家乡绿色挽住游子乡愁

    沿闽江和104国道建起的绵延十公里的生态廊道上,有一处当年为反抗外来侵略建起的亭江古炮台遗址公园。曾经众多亭江儿女由此下南洋,如今他们又回到祖国,参与家乡建设。

    亭江镇农村环境的巨大变迁,牵动着十几万海外亭江人的缕缕乡愁和拳拳爱国心。近些年来,每逢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回国的侨胞越来越多,每次回乡的耳闻目睹又会激发更多的捐资兴善义举。很多侨胞感叹,正是家乡那片片绿色,挽住了海外游子那缕缕乡愁。

    亭江的变化是福建省众多侨乡的缩影。随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美丽乡村和生态村创建等工作的陆续开展,一个个“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亭江、新侨乡成为现实,为福建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