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法制园地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法制园地 > 专家说法 >

云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健:资源环境审计,究竟怎么审?

时间:2023-05-31 16:31来源: 学习时报作者:谢健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并逐渐被用于环保事业中。但是,环保问题、生态问题、污染问题往往很难说清楚。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常常会把此类问题归结为历史“欠账”。久而久之,这样的问题也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必须彻底加以改变。因此,在今后的资源环境审计中,需要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对资源环境审计。

资源环境审计要坚持问题导向

       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从侧面反映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虽然政府资源环境审计主要集中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但从理论研究到审计实践及其政策层面均尚存一些问题及不足,归纳如下。

       资源环境审计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已有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一直是个难题。与之存在紧密联系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也相对滞后,由此引致资源环境审计的关键数据基础,即反映资源环境存量和流量、数量和质量、实物量和价值量,以及反映资源环境保护、利用、修复过程和结果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变动的基础暂不具备,审计因此缺乏相应的评价基础。

       资源环境审计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环境审计因而具有区域性和复合性特征。一方面,水域、山脉、矿产、动植物群落栖息地等大多存在跨行政区域分布的情况,在跨区域协同审计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审计机关仅开展单一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审计,得出的结论难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难以揭示资源环境治理中的根源性问题。另一方面,绿水青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生命共同体,管理部门多元化的现状,决定了在没有构建起部门沟通协作机制之前,资源环境审计的立项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问题会商和移送处理等必然受限。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自2012年初步建立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以来,全国各级各地均开展了探索和研究。但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不同部门之间职能职责的区别性、不同级别领导干部承担责任的差异性,决定了很难一蹴而就构建统一适用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此外,由于生态价值量核算、监测、评估和转化等相关基础工作尚有不足,已有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还缺乏反映生态价值量和价值量变动情况的相关指标。

       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需要进一步开拓。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及问题的复杂多样,资源环境审计运用检查观察、外部调查、重新计算等传统审计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不足以对生态价值量及其变动情况特别是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进行测算、核实和评价。此外,对资源禀赋信息和环境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由于缺乏数据共享平台,加之信息形成的机制多样,要掌握和运用不同领域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技术难度大,审计机关研发用于算量估值的模型、工具、软件等技术支撑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难以完全满足审计需求。

资源环境审计要把握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性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状况也越来越为大众所关注,在今后的资源环境审计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

       把理念转化落实为具体的工作机制和行动措施。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第一位的任务是努力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落实为具体的工作机制和行动措施。

       一是以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为主线,持续跟进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机制体制和改革举措的贯彻执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既为生态价值的实现筑牢政策制度基础,也为算好“生态账”奠定数据基础和客观评价基础。

       二是围绕资源环境的保护修复、污染治理、空间管控、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开展专项审计,并建立跨专业、跨区域的协同审计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健全,为生态价值转化和价值实现奠定执行基础。

       三是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既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加快构建生态环境资源的市场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资源产权制度,为生态价值的实现夯实责任基础。

       构建完善落实生态价值维护的审计保障。积极构建并持续完善与贯彻落实生态价值观相适应的区域协作审计机制和部门沟通协同机制、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技术方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绿色发展的政府治理效能。

       一是构建灵活多样的横向协作审计机制,突破行政区划和审计管辖范围的局限,通过区域联动、计划协同、技术互鉴、成果共享,找准问题根源、明确责任界定。同时,健全完善审计机关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同机制,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运用,为审计提供专业支持和制度保障,深化审计成果运用。

       二是建立健全突出生态产品价值的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环境质量提升、生态保护成效等方面的指标及其权重,为审计评价和责任认定提供可量化的基础支撑,并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价值量变化、价值实现推动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参考。

       三是探索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和技术。加大资源环境领域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力度,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价值衡量的路径和算法,同时利用卫星遥感、红外线遥感、全球定位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手段检查实物量价值量动态变化状况,提升审计分析、查核、评判问题的能力和质效。

       四是通过外聘资源环境专家、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等方式弥补审计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同时以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加大对现有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后备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切实发挥审计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防范风险的作用。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