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公众参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公众参与 > NGO >

巡河7万公里守护黔山秀水

“贵州河流日1+2行动” 吸引众多志愿者

时间:2021-04-08 15:44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5版作者:张黎

字号:TT
  被誉为“候鸟天堂”的贵州威宁草海旁,迎来了一群环保志愿者的身影。

  年近70岁的周余庆拿着长柄夹物钳和黑色垃圾袋,在草海边枯黄的荒草中“寻宝”。“那里有一个!”她娴熟地将隐藏的一个食品包装放入垃圾袋中。这已经是她和花溪区圆梦爱心社的伙伴们第24次参加“贵州河流日1+2行动”。

  同一天里,在贵州大地上,还有20多支志愿者队伍和周余庆一样,行走在乌江、清水江、南明河,践行他们对绿水青山许下的共同承诺:每个月第3周的星期六,花1个小时,用脚步丈量身边两公里河流。

  “每一次巡河都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身边的河流,每一次环境问题的解决也都特别有成就感,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年人也能为河流保护出一份力。”周余庆的言语中满溢着自豪。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河流日1+2行动”从2019年3月22日启动至今,共开展了25期活动,全省共计2.5万人次参与,累计投入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万小时,涉及贵州9个市州,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287条河流(湖库),累计巡河里程超过7万公里,捡拾垃圾1万余公斤,在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下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超过300个。

  见证“小微”力量,在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以及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背景下,创新型的“贵州河流日1+2行动”公益项目已初具规模与影响力,成为贵州公众参与河湖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典型样本。

  ▼创新形式,公众参与河流保护

  “每年都有很多关于环境的纪念日,可环保应该是持之以恒的行动,所以我们在思考,有没有可能创新出一个有关贵州河流的纪念日,让这样的日子更多一些,让更多人一起行动守护黔山秀水。”

  身为“贵州河流日1+2行动”发起方的负责人,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黔仁生态)主任、贵州省级民间河长王吉勇介绍起行动的初衷。

  作为一家2014年成立的贵州本土环保公益机构,黔仁生态致力于搭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支持服务平台,动员和支持更多社会群体关注和参与贵州河流保护,成为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016 年 10 月,黔仁生态发起了“海菜花计划”,旨在为省内有意愿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个人或团队提供专项小基金、专题培训等服务,项目资助了超过300个环保小项目,组织了近40场专题培训。

  2018年,黔仁生态又启动了“贵州省‘青清河’大学生河流守护志愿行动”,招募和支持了省内11所高校的16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每月第三周星期六定期开展联合巡河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这一系列探索的基础上,“贵州河流日1+2行动”应运而生。

  在2019年世界水日,黔仁生态联合织金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黔东南苗岭生态公益发展中心、花溪区圆梦爱心社等14家本土公益团队和高校社团共同发出倡议,将每个月第三周星期六定为“贵州河流日”,呼吁每个人都成为黔山秀水的守护者。

  走过两年历程,25期“贵州河流日1+2行动”活动如期开展,参与队伍已经由最初的15个,扩展到现在的115个。即使在疫情期间,“贵州河流日1+2行动”也创新思路,采取“线上+线下”活动的方式开展。在第14期活动中,全省9市州的499名志愿者通过巡河净滩、撰写河流故事、创作保护河流主题视频、1小时快闪等多种方式,关注和参与河湖环境保护。

  “‘贵州河流日’的设立以及1+2的创新行动模式,为公众参与身边的河湖保护创造了一种常态化参与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的门槛与难度,为建立全民参与水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王吉勇如是说。

  ▼多方动员,构筑支持服务体系

  “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美丽的花溪河边,我们花溪人都超级爱这条河,现在能为保护它做些事情,觉得特别高兴。”花溪河流守护小分队发起人之一的昌慧提到自己参与的“贵州河流日1+2行动”,感到十分荣耀。

  数年前,昌慧就开始利用周末参与黔仁生态组织的“贵阳乐水行”活动,探访和了解城市河流。2020年7月,她实现了从“参与者”到“组织者”身份的转变,开始邀约志趣相投的友人一起参与“贵州河流日1+2行动”,还在巡河过程中设计了许多好玩有趣的垃圾分类与绿色生活倡导的游戏,把巡河变成了一场朋友间“充满意义感与使命感”的聚会。

  “以前一提起河流保护,总觉得是特别高大上,感觉自己沾不上边,更别说发动身边人一起来做。可是每个月用1小时巡查两公里的河流这种形式,让我觉得这件事没有想象得那么难,相信在朋友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会有更多友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昌慧说。

  这样形式简单、参与门槛低的河流保护形式,不仅吸引了昌慧的“亲友团”,还带动更多因共同兴趣爱好聚在一起的社群组织,“纳雍徒步团”就是其中一个。

  纳雍徒步团是毕节市纳雍县一群户外徒步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社群,至今已有队员600余人。他们从2019年第七期“贵州河流日1+2行动”开始参与,持续至今。

  “热爱徒步的人都是热爱大自然的人,也希望保护好我们的好山好水。自从加入‘贵州河流日1+2行动’,我们徒步团的队员不仅自己的环保意识与行动力有很大的提高,大家还主动捡拾垃圾开展净滩行动,增强了保护河流、保护环境的使命感。”纳雍徒步团负责人史红琴说。

  此外,一些贵州本土的公益社团,在国家实现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亟待从传统的助学、扶贫、志愿服务等领域,扩展到公益行动的“新战场”,“贵州河流日1+2行动”无疑提供了一个参与平台。威宁县草海公益协会、遵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机构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纷纷加入参与“贵州河流日1+2行动”,开始了他们在环保公益领域的探索和尝试。

  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如何让他们持久且长效地坚持下去?这是摆在黔仁生态面前的一道课题。

  两年来,黔仁生态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模式,大力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到公益项目的支持,以及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的资源,为参与行动的团队和志愿者提供技术咨询、专业培训、活动经费、陪伴辅导等支持;累计开展河流保护专题培训18场,并设置了专项小基金资助,解决了参与团队的后顾之忧。

  “借助黔仁生态提供的团队发展基金、专业培训等支持,我们协会的河流保护行动逐渐规范,通过与区县、乡镇合作,引导更多群体参与,也开始尝试更多的环保项目。”遵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苏永进说。

  ▼协力共治,保护行动初见成效

  2020年8月,在第18期“贵州河流日1+2行动”中,安顺乐水行的志愿者们在巡查安顺宁谷河时发现,美丽清澈的宁谷河,仍然有一些环境隐患令人担忧:有河岸住户直接将生活污水甚至牲畜粪便排入河中,臭味刺鼻,还有垃圾堆积在河道,沿途的河长制公示牌以及水源保护公示牌缺失或者损坏……

  作为活动领队,志愿者简攀攀详细记录着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包括问题编号、环境问题的位置及简要描述、地图定位等。

  接到志愿者的信息后,黔仁生态立刻根据志愿者的巡河日志整理汇总,将相关问题清单反映给安顺市河长办、安顺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打捞,并安排两名河道管理员进行常态化管理,对居民排污等问题也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之前进行了应急处置。不到一个月,清单中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处理。

  “看到巡河发现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回应和处理,我们这些巡河小伙伴的心中就有了满满的成就感,这青山绿水的美景中也有我的一份功劳。”简攀攀说。

  公众参与河流保护,重点是前端如何发动公众广泛参与,难点则是后端如何有效处理环境问题。作为一家民间公益机构,黔仁生态基于河长制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为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贡献了贵州经验。

  对于志愿者在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黔仁生态安排专人汇总统计,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处理。据不完全统计,在活动期间,他们助力超过300个各类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切实推动贵州水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谈及未来,王吉勇告诉记者,两年的探索,团队对公众有效参与河湖保护有了更深的认知。除了积极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外,还将以区域或流域为单位,培育本地枢纽型的伙伴团队,更广泛和有效促进本地志愿者的参与。同时,积极争取资源,依托新技术手段和移动互联网开发信息化数据平台,推动活动规范化、品牌化发展,让“大数据”服务“大生态”,逐步实现真正的全民参与。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