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公众参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公众参与 > 先锋人物 >

脚步量青山 深情护绿林——记38年如一日守护漓江的退休生态民警杨伯伦

时间:2023-04-03 16:26来源: 中国环境APP作者:韦夏妮 麦安明

字号:TT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曾这样描写漓江美景。漓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常年保持Ⅱ类水质,桂林市地表水水质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前三,2022年漓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漓江清澈的背后离不开众人的久久为功,持续发力。38年如一日守护漓江之源的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退休民警杨伯伦,就是其中的典型。

       杨伯伦把守护漓江流域作为生态民警第一要务。

       做好漓江源水源涵养林保护是建设漓江生态保护屏障的根本。海拔2142米的桂林猫儿山,被誉为“华南之巅”,也是漓江发源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溪流纵横汇聚成潭,潭水汇聚成河,逐渐汇聚成漓江。

       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退休民警杨伯伦38年如一日扎根猫儿山,以患癌之身守护好漓江之源,先后荣获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2022年全国 “最美基层民警”及2022年“广西公安榜样”勤廉先锋等荣誉称号。

       “我立志退休不退岗,继续为保护好桂林漓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伯伦话语间充满了力量。38年间,他蹚沼泽,过溪流,看遍了林涧山色,也历经过荆棘载途。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诺言:守好漓江之源,保护漓江母亲河。

寸土寸心写忠诚

       1984年7月,杨伯伦从林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家乡430公里开外的猫儿山派出所。派出所就在猫儿山脚下的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内,他的任务就是巡护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08.5公顷的林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交通和通信技术不发达,杨伯伦和同事们全凭一双脚丈量大山。

       起初,山上时有盗伐林木案件发生。杨伯伦赶往案发现场途中遇到塌方,他立刻弃车步行。一夜徒步疾行近50公里后,终于追上了嫌疑人,并将他们一举抓获。当能坐下来喘口气时,他才感到脚下的钻心疼痛——不知何时鞋底已被磨破,脚掌的伤口上混合着血液和泥土。

       “一年至少要磨破3双鞋,这些年也足有120双。”杨伯伦说,现在村里路面已经硬化,警车可以开到村里了,但上山仍旧得靠两条腿。38年来,杨伯伦巡山历程长达30余万公里,主办和参与查处林业案件160余起,救助和放生野生动物5000余头。



杨伯伦与同事们在猫儿山巡山护林,守护漓江之源。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

       “以前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够,都是靠山吃山,时有盗猎发生,对老乡们的普法工作是我们年年都要做的事。”当地聚集着许多瑶族山民,杨伯伦想着法子激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热情。他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唱起自编自导的法宣山歌:“野外生灵也有家,保护要靠你我他……”



杨伯伦到当地瑶族村民中宣传学法用法保护漓江。

       “他的好不是通过话讲出来的,而是他做实事做出来的。”村民常夸赞杨伯伦的为人。现在猫儿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以前的一些盗猎人员也纷纷转行,成为保护猫儿山生态环境的最坚定支持者。

进山就爱山长青。如今,猫儿山脚下的高寨村全村共有300多户1200多人,经营民宿、农家乐50多家,相当于每6户就有1家民宿、农家乐。更多人投身旅游服务行业,超过半数村民都吃起了生态旅游饭。

绿了青山白了发

       由于常年在高寒山区中行走办案,饮食不规律,身高174cm的杨伯伦,体重一路从160斤下滑到130斤以下。2010年,他因为结肠癌住过院,2015年,他又因为胃穿孔再次住院。

       同事们对他照顾有加,但调节饮食等系列“特殊的照顾”让杨伯伦心里感到不踏实。为了不耽误同事时间,他每天大清早就起来熬粥。同事们在山上吃馒头、饼干,他就喝稀饭饱腹。术后的两年里,大山和流食就是他的全部。



杨伯伦蹚沼泽过溪流,保护漓江母亲河。



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开展保护漓江净滩活动。

       因为办案需要,他常常半夜三更说走就走,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因为节日值班备勤,他一次次错过和妻儿团圆,也缺席了很多重要时刻。父母临终,他没见上最后一面;孩子的家长会、毕业典礼他都没在场…… 多年来,他克服清贫、寂寞、离家之苦,巡山护水、打击犯罪、为民服务,被当地群众誉为守护漓江之源的“生态卫士”。

       “从当警察的那一天起,我就把忠诚担当的责任扛在肩上。”杨伯伦感慨,自己花费了近半辈子的时间来守护这里的山水,早已和它融为一体。他爱这座山,这片水,以及这里淳朴的乡亲百姓。 “猫儿山的山更绿,漓江的水更清,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山美、水美、生态美,我们这些守护它的人才会沾染上这份美。”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