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经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经济 > 产业观察 >

国家气候中心:丰富气候服务供给 强化创新体系建设

时间:2022-11-25 16:10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陈克垚 吴鹏

字号:TT
       “开幕式前(1月底)有冷空气过程”“开幕式期间天气情况总体有利、无高影响天气”……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国家气候中心提前两周准确给出气候预测结果,得到奥组委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有力气象支撑的背后,是国家气候中心以气候预测业务为核心、加强气候业务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的结果。

       “气候模式是客观预测的基础和核心,国家气候中心成立联合攻关团队,研发多模式集合、动力-统计相结合等多种模式释用技术,有效提升气候预测的客观化水平。”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肖潺说。

       2018年以来,国家气候中心在气候预测机理研究和客观化气候预测方法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深入开展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等重要气候现象的预测方法研究;进一步研发并建立中国区域月季气候预测系统(BCC-CWRF)、中国多模式集合预测系统(CMME)、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气候客观预测系统(FODAS)等客观化气候预测系统。近年来,这些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汛期预测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由国家气候中心独立自主研发的气候监测预测分析系统CIPAS3.0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率先建立“云+端”技术体系并投入业务应用,是气象信息化带动智慧气象气候业务现代化的成功典范。

       为推进全球监测和诊断业务,2022年国家气候中心首次发布《2021年度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包括基本气候状况、大气环流、海洋、积雪海冰、重大灾害事件等。同年,《全球气候监测预测月报》首次发布,每月10日前后定期发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22年初,国家气候中心将风光资源预测及能源安全气候风险分析作为“质量提升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在预测产品内容、时空分辨率、预测提前量等多个方面不断开展技术攻关,提升对风光资源预测和能源保供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能源集团“十四五”储能发展规划编制及企业中长期储能发展战略研究,并有力支撑省级能源气候业务。

       面向国家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气候预测业务从过去的常规温度、降水要素预测拓展到月内天气过程、气候灾害预测,由全国160站的预测扩展至全国2000多站分县预测。

       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对气候趋势预测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气候中心不断努力,积极拓展和丰富面向社会的服务供给产品。在气候业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编制出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产品发布规定》,于2021年“世界气象日”前首次向社会公众发布气候预测产品,以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对于气候服务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