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经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经济 > 环保技术 >

注重“滴灌”效果步入常态化轨道

时间:2015-07-28 09:37来源: 中国环境报作者:王争亚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基层考察调研时曾经指出,扶贫工作要少一些“大水漫灌”,多一些“精准滴灌”。

    滴灌较之漫灌,有着两方面优势。一是持久渗透,可以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很强。我以为,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不仅对扶贫工作,而且于其他各项工作均有着很强的普遍指导意义。

    刚刚过去不久的“6·5”世界环境日,各地的宣传活动可谓声势不小,煞是热闹。但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这种异常火热的宣传场面和声势也仅限于环境日及之前的几天。“6·5”一过,各种宣传活动立马便冷却了下来。其实,岂止是今年,往年“6·5”前后开展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大体也是如此。窃以为,这种集中性、突击性的宣传造势活动用“大水漫灌”来形容,似也有几分贴切。

    不是说“6·5”期间组织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教育不应该。但如果环境宣传教育仅仅停留在“6·5”前后,恐怕就值得商榷了。这种热一阵子、冷一阵子,紧一阵子、松一阵子的做法,不仅使宣传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还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也与当前改进作风的要求相悖。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的工作指导思想存在一些偏差。在潜意识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总以为集中性、大规模的宣传造势能够引起社会关注,也更能凸显工作成绩。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则不易吸引公众目光,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显现成果。正是在这种认识偏差的支配下,环境宣传教育这项本应是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在一些地方常常被运动式和“一阵风”的突击性方式取而代之。

    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在某些阶段,环境宣传教育或许要有一两次集中性的“大水漫灌”,但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潜移默化式的“滴灌”。因为,“大水漫灌”或许只能起到雨过地皮湿的作用,而“滴灌”则能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

    环境宣传教育贵在经常,重在经常。如何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冷热病”现象,真正使环境宣传教育更加注重“滴灌”的方式和效果?

    从认识层面来讲,关键还是要从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做起。要着眼工作的实际成效,通过日复一日长期扎实的工作,真正唤起和树立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这样的目标非一日之功,但长期坚持,就必然会有成效。这样做无疑也是当前落实“三严三实”内容中“谋事要实”这一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

    就实践层面而言,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解决好环境宣传教育的内容如何更好地贴近受众、贴近实际的问题,以“细、实、准”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宣教的渗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宣传思想教育真正回归经常、持久的本质属性。

    笔者完全无意否认“6·5”期间开展的宣教活动及其产生的积极效果,本意只是想说明,集中性、大规模的造势活动固然重要,但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则更加必不可少,希望环境宣传教育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功效,使之真正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

    (作者单位:河南省环保厅)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