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内新闻 >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不懈奋斗——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时间:2021-07-01 09:57来源: 中国环境报作者:中国环境报编辑部

字号:TT
  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1921-2021,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和智慧写就这不平凡的百年岁月,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点燃革命的火种,在战火硝烟中勇往直前,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实现困境中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从未向困难低头,从未因险境退却,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不但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要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气势恢宏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日前在京盛大举行。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一)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两山”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从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求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快车道。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国之大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就是民生福祉。看山、看林、看河、看湖、看田、看草,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考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进展都是一项重要安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推动着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环境保护被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保护环境被确立为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从国土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从生态环保督察制度、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到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督政与督企齐头并进,激励与约束双向发力,为护佑绿水青山筑牢根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从197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试行,到基本形成覆盖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安全等主要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律要求越来越严格,构建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随着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的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三)

  2005年6月30日,首钢五号高炉停产拆迁,拉开了首钢搬迁的序幕。当时,成群结队的首钢人自发地来到五号高炉前,怀着难舍难分的心情,作最后的告别。如今,首钢园迎来冬奥组委入驻,众多文化、体育、餐饮等企业集聚,成为“北京网红打卡地”。而在200多公里外的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积极进行智能化升级,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实现了污染减少、成本下降。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才有未来。不仅是首钢,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地方摒弃了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我们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切实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厚积绿色发展动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中国共产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去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0%以上,约9.5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全国229家钢铁企业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排查和分类整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保好水、治差水,守护碧水长流。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干流历史性地实现全Ⅱ类水体,江豚戏水的景象重现;练江、茅洲河等重污染河流改头换面,人民生活环境随之焕然一新。

  靓丽的生态环境答卷,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最好回应。
(五)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唯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才能更好地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同时,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进程中探索积累的理念、经验和方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做出了中国贡献。

  更伟大的征程刚刚开始,更伟大的胜利还在前方。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我们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中国共产党将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美丽中国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