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环境时评 >

栉风沐雨担使命 奋楫笃行谱新篇——2022年气象工作述评

时间:2023-01-09 16:50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刘钊

字号:TT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2022年注定是一朵极不平凡的浪花。

       在这一年里,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创造奇迹,举旗定向,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

       在这一年里,面对复杂、异常的天气气候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更高要求,中国气象局党组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带领全体气象干部职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以实招求实效,用真心建真功,向着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扬帆远航。

定航向——横空大气排山去 砥柱人间是此峰

       2022年10月16日,世界聚焦中国——

       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高瞻远瞩、擘画未来,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也为气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气象部门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

       “全国气象部门将结合职责和使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如是表态。



11月11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在气象部门司局级主要负责人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暨读书班进行宣讲。庄白羽 摄影

       学深悟透,只为把握精髓。中国气象局党组系统部署安排全部门学习、培训、宣传、落实,形成上下贯通的学习体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国省市县四级联学,中央宣讲团成员专题辅导、气象部门党的二十大代表到基层宣讲、省级宣讲团到地方宣讲,辅以读书班、集中轮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学习覆盖到全部门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

       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在学习中力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对标党的二十大对气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气象工作全流程、各领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部署和要求上来。

谋新篇——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纲举则目张,执本则末从。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为需要高瞻远瞩、举旗定向,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2022年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气象高质量发展绘就蓝图。

       《纲要》一出,云集响应。半年多来,在国务院部署下,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各种形式贯彻落实《纲要》,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中央编办、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在工程立项、资金经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各展所长,给予大力支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部署,出实招、下真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实施方案,9个副省级城市、259个地级市出台政策文件,推动《纲要》各项任务落地落细。

       作为落实《纲要》的主体,中国气象局坚决扛起责任,统筹组织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在各领域取得实效。中国气象局组建气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全国和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管理办法,出版辅导读本,召开国际论坛和专题研讨会,凝聚发展共识;各内设机构、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结合职责分工,因地制宜贯彻落实。

       提网之纲,挈衣之领。在《纲要》统领下,各个规划、项目、试点同向发力,系统落实。气象部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局、中科院、地方政府等编制印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气象科技发展、气象人才发展、综合气象观测等4项中长期规划和1项黄河流域气象保障规划。“十四五”分领域重大工程得到科学设计实施,中国气象局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疆、西藏及四省涉藏地区谋划布局区域重大工程,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投资。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全面开展,11个综合试点省(直辖市)在政策制定、项目立项、技术提升、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三江平原上,粮食安全专项试点“落户”黑龙江,托起第一产粮大省“稳稳的幸福”;浙闽赣交界处,基层综合试点选定浙江省江山县,推动发展成果在基层落地生根。中国气象局还组织实施气象现代化建设评估,评选出重大进展和十大创新实践,向全国推广。

       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围绕《纲要》这张清晰的路线图,全国气象部门紧扣目标开展行动,步履铿锵。

解难题——龙泉再淬方知利 火浣重烧转更新

       发展二字,重逾千钧。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既是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也是对艰难险阻的不懈挑战。高质量发展之路,重在解题,难在破局。

       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刻剖析影响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普遍性问题,扎实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系统梳理21项重点任务,向“硬骨头”打响攻坚战——

       观测数据和产品质量与预报服务需求有差距,就着力提升质量、加强应用;智能网格预报互联互通不足,就依靠统筹协调打破壁垒;预警发布“大水漫灌”,就优化调整预警标准,做到“精准滴灌”;科研平台研究力量分散,就优化重组、完善机制……

       一年来,边解难题,边求实效,气象部门构建完善了“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业务、服务、建设、创新、管理五方面质量持续提升,形成一批可推广、能应用的成果。

       与此同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国家气象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加强,学科和研发布局更加完善,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更加深入,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更加健全。与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气象人才支撑在这一年愈发坚实,随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

       解题破局,只为求新求进。这一年,气象部门着力抓重点、破难点,解决了一批气象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

       “一点”突破,精准捕捉风云变幻——以气象雷达为突破口,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年来,综合观测网络不断织密,补短板工程(一期)2000个自动站、38部天气雷达和20套垂直观测系统全部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增加灾害自动报警功能,雷达数据一致性显著提升,全国天气雷达拼图实现统一,产品频次提高近1倍,不同波段天气雷达协同观测取得进展。雷达气象中心龙头作用日益凸显。



福建福州(闽侯)S波段相控阵双偏振天气雷达

       “七星”连珠,中国气象惠及全球——以风云气象卫星为支撑点,全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一年来,风云气象卫星定位、定标精度持续提高,自主研发的辐射传输模式升级投入应用,卫星资料支撑预报服务作用明显提升。2022年12月1日,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投入业务运行,数据产品面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进一步满足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气象监测预报、应急减灾需求。

       把握核“芯”,预报能力持续提升——以数值预报为关键点,智能网格精准预报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一年,中国气象局构建一体化数值预报模式系统框架,全国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2分钟,暴雨预警准确率达91%,均创历史新高。龙卷风监测预警业务刚刚建立便立下功劳,提前20分钟预警江苏龙卷。与此同时,气象部门面向公众常态化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气候预测走入“寻常百姓家”。

       锻造“天擎”,智慧气象加速转型——以数字化为着力点,气象信息化、智能化步伐加快。1公里分辨率实况产品更新频次提升至10分钟。中国气象局挖掘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GTS)交换资料,新增82种数据产品,支撑全球模式分析误差最高降低8%;建立近30年全国逐小时降水序列、暴雨阈值、降水频率等数据集,发布气候变化数据产品87套。数字化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建设。

       一年来,在业务能力进步的同时,气象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改革更加有力,管理日趋高效。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国省市县业务布局和流程得到优化。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圆满完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气象标准化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气象部门克服疫情影响,落实“三分三备”,确保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有追求,只为服务国家需求;所有进取,只为满足人民需要。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我们胸怀“国之大者”、勇毅前行。

办实事——栉风沐雨志弥坚 关山初度路犹长

       发展需要时间,但大气从不停滞。2022是锐意进取的一年,也是披荆斩棘的一年。定格这一年,高温屡创纪录,干旱漫长严峻,暴雨轮番考验。与此同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细化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

       面对时代之问,全体气象干部职工以不变的初心扛起光荣的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牢记保安全、促发展,以精益求精的气象服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一年里,“气象+”服务格局不断完善,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交通物流畅通,助力乡村振兴,保障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保障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满足重点行业部门和公众新需求。2022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3分,再创新高。气象这把“盐”,在社会各领域激发出不同的美妙滋味。

       2022甫一开年,冬小麦就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彼时,严重秋汛导致的大面积晚播,考验着气象部门趋利避害的能力。



6月10日,山东省齐河县“吨半粮”示范区和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全面开镰机收。图为齐河县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开展麦收前专项田间调查  孙俊芳 摄影

       因苗施策、抢抓时机,气象部门对天气条件的精准研判,在夺回冬小麦晚播“失去的两个月”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农民浇水施肥、一喷三防“每一步都踩在点儿上”。

       春夏秋冬,四时如一。气象部门加强分区域、分作物、分时段“全链条”伴随式农业气象服务,全年粮食单产、总产预报准确率达99.9%,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减灾增收粮食达30亿斤。

       这份精细的服务,并不止于农业领域。在冰雪健儿你追我赶的赛场上,有“百米级、分钟级”预报细致入微的守护;在国产大飞机适航取证过程中,有试飞气象保障团队辗转“寻冰”的不辞辛劳;在高速公路交通运行效率提升、伤亡下降背后,有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的不懈努力。

       这一年,夏有酷暑,冬有寒潮,面对能源保供的巨大压力,中国气象局与国家能源局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成立服务专班,各地气象部门服务触角深入电网调度、水库蓄水、供暖调温等细节。不仅如此,面对各部委不同需求,中国气象局继续推动“一部一策”,加强和统筹推进面向央企的气象服务。

       回望这一年,人们会想起极不寻常的天气气候,也会记得矗立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在全部门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下,2000多支(个)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和党员示范岗、模范岗奋斗在防灾减灾最前线。当高温干旱持久不退,是人工增雨增加降水398亿吨;当广东清远暴雨如注,洪水围困伦洲岛、倒灌进飞来峡镇,是气象部门分镇点对点叫应,为被困的2000余名群众锁定救援黄金时间;当台风“轩岚诺”急转北上,是精准的路径预报帮助浙江沿海万余艘渔船和千余名海上养殖人员顺利回港;当重庆多个区县燃起山火,是气象人背着重达15公斤的设备爬到半山坡开展火点气象监测……

       同样也是这一年,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任务宣告完成。未来的防灾减灾,势必更趋精细、更显人性。

       防一地一时之灾,更要防全球长远之变。这一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取得新突破,碳达峰、碳中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气象部门参与制定的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在2021年基本建成首个温室气体观测网基础上,新增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23个。



瓦里关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 金泉才 摄影

       这一年,国际气象服务“中国方案”进一步走向全球。中国气象局组建气象导航中心,以国船国导为目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平台升级改造。在汤加和印尼火山爆发,巴基斯坦、墨西哥发生洪灾及森林火灾的关键时刻,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及时响应,全年提供42次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急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和“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写入世界气象组织《未来的国家气象水文部门》白皮书。

       回首二〇二二,尽管形势复杂严峻、紧张多变,但我们仍以坚定不移、排除万难的精神,敢想、敢拼、敢奋斗,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

       展望二〇二三,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纲要》与“十四五”规划迎来关键之年,更需要我们以时不我待的心态、分秒必争的行动,凝心聚力、开拓进取。

       我们明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气象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同步并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做好气象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气象高质量发展更要求我们以更快的节奏将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气象干部职工将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气象现代化之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新的奋斗创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