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焦点关注 >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各地气象部门在行动

时间:2022-05-12 16:21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网络

字号:TT
       今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聚焦防范化解风险,突出重点对象、突出极端灾害性天气防范,从灾害风险防范宣传教育、风险源头管控、评估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等方面对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在气象灾害风险逐步增加的趋势下,气象部门围绕宣传教育、风险管控、应急联动、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进行了哪些探索,形成了怎样的经验?这里我们将展现多地气象部门探索性做法和成效。


河南:政府主导 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云分为3个大家族10个小家庭29种‘云宝宝’……”4月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一家社区书店内,省气象局与郑州万科企业共同开展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进社区”公益活动第一课正式开讲。此后,省气象科普专家走入更多社区,带领儿童探秘气象万千,应用气象知识防灾减灾、保护自己。

       今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省委气象工作专题汇报会要求,将气象防灾减灾、避险自救宣传教育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河南省气象局以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助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

       “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宣传科普社会化格局基本建立。

       ——在2022年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河南省政府首次就开展好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活动进行专门部署,要求全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多部门不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责任认识,联合开展气象法规宣传月活动;省气象局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广大学生、家长形成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生效后自动停课的意识;省发展改革委等40多家单位和部门通过开设气象灾害科普专栏等方式,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省科协、省气象学会等专业机构以及《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作用,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科普组织策划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联合郑州地铁集团在全部6条线路、130个站点投放气象科普公益海报和气象防灾减灾短视频;与河南省应急广播联合制作节目,气象科普专家、首席预报员与网友在线交流,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增强重点人群气象灾害风险意识是关键。河南省委要求利用“中原大讲堂”等平台载体,为全省领导干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省气象局积极推动将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知识纳入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省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做客信阳“美好大讲堂”和郑州市委党校课堂开展气象防灾减灾进机关专题辅导,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压实到乡镇一级。

       气象科普“从娃娃抓起”。河南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等纳入中小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手册,“同上一堂课,一起向未来”公益活动,用生动的气象科学实验点燃了孩子们的气象科技梦。此外,气象部门还逐步增加了校园气象观测站,加强智慧气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基地开发,联合学校探索气象科技教育共创之路。

       3月,针对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薄弱环节,在兰考县启动了由省气象局联合省科协主办的“气象科普进乡村”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专题培训,因其鲜明的“兰考经验”被作为乡村防灾减灾工作示范性行动得到大力推广。同时“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科普大篷车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及“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等,进一步强化农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教育。

       借助国省优质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河南气象部门统筹构建气象灾害可视化科普数字资源库,加大气象科普创作支持力度,涌现出一批《一分钟了解一个气象灾害》等系列精品短视频,以及预警信号宣传图文书籍手册。同时,大力打造“首席说天气”“大学生志愿者气象防灾减灾河南行”等品牌,让“气象科普之花”绽放得更明艳。(周爱春 陈争)


5月9日,河南省桐柏县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县气象局作为协办单位参加。图/文 马道远

广东:强化技术规范 推进风险普查成果应用

       打造“综合风险一张图”、建设风险灾情数据库……从2022年初开始,广东省气象局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区划和评估中,通过建立模型等方式,进一步探索研究普查成果应用推广。

       自2020年10月以来,广东省气象局党组落实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有关要求,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全面推动各级普查组织机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有序推动普查成果应用,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能力。

       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省气象局不断强化技术指导,由省市县三级技术骨干全面参与的“1+8+1”普查技术组,先后召开总体技术组会议18次,成立普查工作专班,形成“一盘棋”合力。在全国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修订了广东省台风、暴雨、干旱、雷电、高温、低温、大风、冰雹等8个灾种的普查技术规范,积极研发普查和业务应用系统,夯实保障支撑基础。同时,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先后组织全省技术培训和交流会9期,累计培训400多人次。

       在技术规范指导下,各项普查任务保质保量完成:2021年6月,完成3个试点县8类气象灾种的致灾危险性调查、危险性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整理气象致灾因子数据58745条、图件206幅、报告24份;2021年12月,按时完成全省21个地市123个县区8个灾种的致灾调查工作,累计调查记录256.4万条;2022年1月,完成“一省一县”试点任务,完成广州市从化区7类气象灾种(不含冰雹)的危险性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形成各类图件54幅、报告7份。

       秉持“边普查、边应用、边发挥效益”的原则,广东省气象部门积极推动普查成果应用。

       ——普查成果服务暴雨灾害风险精准研判。广东省气候中心加强普查大数据分析挖掘,建立强降水历史极值查询统计系统,编制精细到镇街的极端强降水重现期,制定《“龙舟水”风险等级划分》地方标准,精准研判针对短时极端强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为“三防”决策提供支撑。

       ——普查成果助力气象灾害预警联动管理。在深圳,市气象局基于各区气象灾害致灾调查和危险性评估区划成果,通过叠加暴雨、台风、雷电、大风4类气象灾害的致灾高危险性区域,以及雨窝点、城市内涝隐患点、各街道积水降雨阈值及降雨极值,形成“深圳市气象灾害风险一张图”。

       ——普查成果支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服务。广州市气象局完善了台风、暴雨、高温、冷空气、干旱、强对流等监测指标及影响等级划分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重大气象灾害过程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初步建立广州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评估系统,开展城市内涝隐患点和排涝片区的内涝气象风险预警评估、城市交通拥堵气象风险预警、船舶航行气象风险评估、高温热浪健康风险评估预警服务等。(叶萌 王天巍)

四川:预案支撑 规范有序应对气象灾害  

       “4月份就有区域性暴雨,会不会来得太早?”4月20日,在四川省广元市气象台,预报显示23日晚上到24日白天为大雨到暴雨,预报员精神高度紧张,“刚好这两天是周末,如果突然出现暴雨无人应对,就很危险了!”

       当日11时45分,广元市气象台将相关预报信息报送至市委、市政府。从4月21日开始,气象信息快报等服务产品不断从市气象台发至防汛相关部门。市自然资源局根据天气预警信息做实做细雨前巡查,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媒体向社会广泛传播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市民加强防御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今年第一场区域性暴雨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从气象部门监测预报、发布预警信息到各部门应急处置,可以说是有条不紊。这背后,新修订的《四川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试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1月11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四川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试行)》(以下简称《预案》)。《预案》从组织指挥体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对当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发生干旱、暴雨、暴雪、低温、冰冻、强降温、霜冻、大风、高温和霾等气象灾害时,相关部门应如何防范与应对进行了规定。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实施,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气象灾害防御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印发的《预案》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四川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4月开始,省气象局对《预案》进行修订。省气象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预案》修订工作,并围绕职能、责任划分等与省应急管理厅多次研讨。在完成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气象部门合法性审查、省气象局党组会审议后,经过20多轮修改,《预案》最终报省政府审定并印发,为每一次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提供行动依据。

       “比如,针对可能或已经发生跨市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并可能或已经造成重大、特别重大灾害时,《预案》详细规定了应急状态下的省级组织指挥机制和省级层面各部门各单位职责,明确了市县组织指挥体系有关要求。”该负责人说。同时,《预案》还对奖励与责任追究、预案管理作出了规定。

       《预案》还提出,加快气象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监测网络,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建设气象灾害应急移动监测设施,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这些,都为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指明了方向。(王悦 周雯)

浙江:数字化赋能 锻造基层精细治理网

       基层,作为灾害来临时最为敏感的“第一现场”,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要地。

       在浙江,一张精细划分的基层治理网已然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的强大助力。浙江省气象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预警信息发布要到村到户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逐步将全省6万多个网格责任人纳入气象预警短信接收库,实现预警信息从气象台“一键直达”网格员。同时,气象部门还通过加强网格员履职指导和年度工作考核,落实网格员履行气象职责的经费保障,实现了“网格+气象”的深度融合。

       全新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为浙江防御强降水和台风发挥了积极作用,衢州、新昌等地成功应对了多起危及生命安全的地质灾害事件。在气象灾害来临前打开这张“基层治理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实现“人人有责、人人行动”,通畅快速直达“神经末梢”的背后是更具韧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浙江省气象部门初步建立了集“制度法规、组织责任、监测预警、信息传播、风险管理、应急响应”为一体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对内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传播、应急服务能力,对外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落实,促成部门间气象设施共建、信息共享、预警联发,有力提升了全社会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2021年以来,浙江发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动员令,“网格+气象”的管理模式搭乘“数字化”春风全面升级。

       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温州市,2021年6号台风“烟花”影响期间,气象部门发布并启用了个性化定制的“台风预警码”场景应用,还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构建了“出行”和“避险”的应用子场景,供全市各防指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基层防汛防台风责任人、网格员第一时间安装使用。“台风预警码”可根据精准定位详细提供所在区域预警等级、台风动态和风雨影响,成为全省数字化改革的典型案例,在基层全面使用中也广受好评。基层网格员们纷纷表示:“码”上知台风,防御更科学。

       在衢州江山,气象部门研发了集风险研判、预警发布、实况反馈、分级处置、精准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网格+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去年汛期,江山遭受多轮强对流天气,在以“网格+气象”防灾减灾系统为支撑的“智治平台”上,乡镇应急值守人员能够一屏掌握气象风险告警、网格灾情动态、小时风雨预报等决策辅助信息,并通过调用“综合可视化调度”“掌上指挥”等视频在线互动模块,发动应急救援力量,为排除灾害隐患、转移疏散群众争取黄金时间。

       今年4月11日,在全国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工作专题会上,江山市成为全国首个县级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下一步,当地将通过体系重塑、流程再造、数字赋能、业务提升等手段,全面融入县域社会治理,推动建设具有“江山特色、衢州经验、浙江辨识度、全国知名度”的基层“网格+气象”防灾减灾模式,探索基层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新路径。(张晓晨)


5月10日,浙江省德清县气象局联合康乾街道派出工作人员走进秋山小学,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图/赵宁 文/杨丽萍



5月9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气象局工作人员深入防雷企业开启防灾减灾周宣传,将其列入防雷预警服务对象。图/张倩



近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气象局联合类乌齐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气象局派出工作人员到卡玛多乡斜嘎拉山开展雷达站选址勘察。图/孙晓光 文/遵追白玛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