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环境怎能拖新农村建设的后腿

时间:2015-09-22 15:42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李军

字号:TT
    我国在环境治理上,长期以来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的缺失,富裕起来的乡村呈现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状。
7月16日,青海贵德县,拉鸡山下美丽的大滩村。CFP/供图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一些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现在起,要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面貌如果没有根本改观,不尽快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会被延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的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我国在环境治理上长期以来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倾向,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的缺失,富裕起来的乡村呈现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其特点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农村环境治理难度较大。具体问题在于:
    干部群众对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保护意识。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目标上来考虑,“农村环境就这个样”的想法在少数基层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识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对村中的“脏、乱、差”现象长期视而不见,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强。
    农村生活污染日益突出。目前,垃圾包围农村已成为最头疼的事,“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的“五乱”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废电池、废酒瓶、废药瓶、废电器及其他难降解废物逐渐增多。由于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垃圾堆放容器、设施和标准化处置场所,更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体系,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现象较为普遍。
    农村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污染了农村的水资源。同时,由于我国内河水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致使境内的河流水污染严重。特别是随着农村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量的增加,造成污染残留、土质结构改变、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影响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化肥流失又加剧了河流和湖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农业面源污染威胁舌尖上的安全。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不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不当使用剧毒农药、滥施或过量施用化肥、除草剂,不可降解农膜的大量残留,秸秆的随意弃置或焚烧,规模化养殖业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弃置或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施入农田等。目前,我国农药面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0%~80%;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令人堪忧。
    乡镇企业在“富”了一些人的同时,也“脏”了一方人。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由于乡镇企业存在规模不大、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布局不当、管理松散、经营者和生产者环境意识薄弱等因素,所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尽管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上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但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各个乡村的资金十分有限。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也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各地广泛采用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很多乡镇难以承担处理费用,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乡镇由于资金缺乏,垃圾压缩站或垃圾中转站建设进度不够快,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满足不了村一级收集上来的垃圾消纳需要,导致环境卫生治理效果难以提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再发达也不能称其为新农村。
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靓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改善民生、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08年召开了首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同时,国务院转发环保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是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惠民实事来抓,以镇村建设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了农村垃圾整治、镇容村貌整治、农村河塘整治等工作,经过实践与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但从整体上看,很多乡村目前仍停留在重点地段、集中整治、临时应付的状态,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垃圾乱倒、建材乱堆、污水乱流、蚊蝇滋生、家畜乱跑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亟需通过强化各项政策措施,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乡村。
    首先,要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是全民参与的行动,是一场告别陋习的攻坚战役。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这场攻坚战需要多方协作,但最重要的是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农村居民应该梳理环保观念,从平常小事入手,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良好习惯。营造农村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
    其次,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其规划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不仅要有可行性,而且要有操作性,同时还要有实用性。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另一方面要提高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环境治理资金倾斜比例,安排量化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事关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提高,是关系几亿农民的民生工程,务必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相关领导机构,为这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区县应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评的主要内容,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指标,使这项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切实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不过,正如很多专家一再强调的,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千篇一律,各地要结合地理区位、资源分布、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情况,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建成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