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鼓励多方参与 推进垃圾分类政策顺利实施

时间:2019-12-04 15:11来源: 未知作者:黄瀞漪

字号:TT
    评比2019年热度最高的环境类词汇,很难漏掉“垃圾分类”。2019年初,自上海市为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展开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开始,“垃圾分类”成为今年舆论场上既热门又持久的话题。7月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此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7年3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国46个重要城市都将在2020年前后“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一话题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
    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范例,良好的垃圾分类,既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也有利于城市的人居环境,如果成功推行,所有人都将是受益者。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利用不充分, 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不得不为、刻不容缓。当然,也有反对者认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会给公众带来不便,违规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冲突将会较为频繁,政策实施的社会成本较高。分析来看,双方观点都对垃圾分类的益处和必要性持认同态度,讨论只针对政策的具体实现方式,对政策可能带来的不便以及可能引起的社会成本高涨问题有所担忧。通过观察公众讨论,可以得出,如何让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减少违规现象,是降低政策实施成本,提高垃圾分类效率的解题关键。 

垃圾分类的上海经验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有的政策工具主要分为强制(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及公众参与型。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国内已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城市,普遍采取了强制型、经济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相结合,综合施策的方针。例如,在强制型政策方面,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立法形式强制要求垃圾分类,界定了垃圾产生者、政府部门、管理责任人、收运处置单位、社会组织的责任。《条例》对违反者有强制惩罚措施,规定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 违反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还会受到失信处罚。
    在经济激励型手段方面,除了对违反者处以罚款,还有对遵守规章制度的奖励,上海市大规模的为居民建立了绿色账户,实施奖励制度。对每户家庭的垃圾交投回收量进行记录、跟踪和管理。家庭可以通过正确交投垃圾,用积分换取所需生活用品。
    在公众参与型政策方面,上海市通过全方位宣传,做全社会动员。媒体普遍形容上海市针对垃圾分类的宣传“铺天盖地”,据《上海法治报》2019 年3月12日的报道,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调查统计,当时上海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已经达到98.99%,可见宣传的密度和广度。同时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推动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在政策广泛实施之前,上海已有部分小区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由环保组织和企业为小区专门开展废旧物品的全品回收、干湿垃圾分类、厨余垃圾转肥料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了垃圾分类效率,部分社区还通过党建活动、社区帮扶、志愿服务、奖励先进等做法引导辖区内各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这些案例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推广
    据报道,自7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上海进入末端处理的垃圾种类、产量和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截至9月底,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已达到每天5605吨,湿垃圾分出量达到每天9009吨, 较2018年底增长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每天15275吨,相比2018年底减少26%。可以判断,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多方参与,推进垃圾分类政策实施
    对于即将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城市来说,在这一系列工作中,如何调动群众克服不便,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调动群众积极性, 必须依靠政府、社区组织实施,引导群众改进生活习惯,培育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配合,营造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良好环境。
    首先,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可以综合利用强制型、经济激励型等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强制性政策措施以及激励保障垃圾分类实施的规章制度, 为做好垃圾分类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如对市场主体、社会组织进行必要扶持,对实施垃圾分类的单位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其次,居民群众改进生活习惯离不开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引导和监督。社区主要通过公众参与型工具来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服务引导居民群众切实改变生活习惯。要强化日常管理,督促垃圾处理单位和全体居民群众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可以通过监控探头等智慧化城市管理手段,发现和通报不良行为。但是,为降低社会成本,社区志愿者应有撤出时间表,这就需要依靠长效监督机制和持续宣传来提升群众意识。
    最后,调动群众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动员公众参与的主要手段,除了利用在社区拉横幅、贴标语和海报等传统宣传方式之外,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宣传手段也必须跟上, 还可以通过入户走访宣传示范,党员干部示范,传播先进案例示范,实施必要的奖惩措施等办法,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市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发动多方合力,须强化垃圾产生者的主体责任,辅以社区志愿者的辅导,依靠持续的强化宣传和监督执行,综合运用不同政策工具,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垃圾处理问题集中体现了人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法治精神、环保意识、自律意识等密不可分。“小事情”折射大文明, 继上海之后,全国各大城市逐步加入推广实施垃圾分类的队列,这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都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