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管控有害化学添加剂是塑料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

时间:2020-09-27 10:13来源: 未知作者:无毒先锋

字号:TT
    塑料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而组成的混合物。塑料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可从塑料制品迁移到与其接触的介质中,也可从塑料内部缓慢迁移到表面。因此,如果塑料再生原料含有毒有害添加剂,其产物或制品就会继续含有这些物质,最终危害害公众健康。
    目前已有很多塑料添加剂被确认为有毒,应该得到严格控制,包括溴化阻燃剂,短链氯化石蜡、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铅、锡、镉、甲醛、4-壬基苯酚,甲基叔丁基醚,以及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中的一些还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对人体造成致癌和内分泌干扰等危害。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就强调:“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制品,不得违规添加对人体、环境有害的化学添加剂。”说明在当前国家的塑料污染治理的整体战略中,有害添加剂问题是其中重要一环。
    然而,现有的政府监管、学术研究或民间调查信息都表明,市场消费品中的塑料有害化学添加剂,超标情况仍然屡见不鲜,距离国家法规要求、政策目标尚有相当大的距离。本文试以受到社会关注最多的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来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类常见的增塑剂,它能大大增加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和制成各种软质塑料产品。例如,制造加工聚氯乙烯塑料(PVC)时,若加入较多的邻苯二甲酸酯便可得到软质聚氯乙烯塑料,可广泛用于生产玩具、婴儿游泳池、医疗器械、储血袋、化妆品、润滑剂、地毯等。
    常用的六种邻苯二甲酸酯有:邻苯二甲酸(2- 乙基已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 及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在聚氯乙烯(PVC)以及其他塑料材质中的大量使用,使它们成为环境中最普遍的人造化学物质之一,几乎无处不在。这些邻苯二甲酸酯在水体、大气、土壤、水生物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都是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重要来源。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是公认的生殖和发育毒性物质,会干扰人体体内激素运作,影响生殖与发育,造成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精子数异常、损害睾丸等。
    邻苯二甲酸酯与塑料的结合是物理结合,不是化学结合,所以极易释放到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从产品中浸出, 并扩散到空气、水、食物、土壤和其他介质中,尤其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一旦进入环境,邻苯二甲酸酯就会与灰尘颗粒结合,可以在空气中长距离迁移,人类会因为呼吸空气、进食以及皮肤接触摄入邻苯二甲酸酯,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健康威胁更为显著。2019 年 5 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该项研究对安徽省马鞍山市3743 名 3~6 岁儿童进行了调查,通过检测尿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DMP/DEP/DBP/BBP)的代谢物,对学龄前儿童邻苯二甲酸酯暴露的累积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儿童的邻苯二甲酸酯累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高,且较大月龄的男童的风险更高。另有一项上海市女童血清中两种邻苯二甲酸酯(DBP 和 DEHP)与性早熟关系的研究认为,性早熟女童受DBP污染的程度均比正常儿童严重得多,而且DBP对子宫、卵巢的体积有影响。
    2018 年8月至2019年10月,“老爸评测” 开展了“儿童邻苯摄入量”调查,共收到526名儿童(≤18 岁)的553份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526名儿童中,有221名儿童(42%)正在面临邻苯二甲酸酯摄入风险,63名儿童(12%)正处于邻苯二甲酸酯摄入高风险状态。
    根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建国课题组于2019年1月发布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由于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品暴露导致直接社会经济损失约达572亿元,其中以男性不育疾病负担最严重。进一步,中国因所有已知内分泌干扰物质暴露导致的全社会总医疗成本约为4294亿元,约占全年GDP的1.07%。

已有的邻苯二甲酸酯管控措施
    邻苯二甲酸酯在儿童产品中的使用已受到欧美等国家与地区的严格管控。欧盟于2011年2月将DEHP、DBP和BBP三种邻苯二甲酸酯列入化学品“淘汰名单”。日本规定在所有合成树脂玩具中禁用DEHP,所有入口的合成树脂玩具中禁用DEHP和DINP。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也发布了GB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 其中规定所有可入口产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总含量≤0.1%。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三种增塑剂总含量 ≤ 0.1%。
    2016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 中规定的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主要有6种,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与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邻苯二羧酸-二-C8~C10支链烷基酯(C9富集)。 [详细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迁移限量(特定迁移限量、特定迁移总量限量)、最大残留量,参见GB 9685-2016 对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要求。]
    2019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油脂类、酒类食品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限值要求:白酒和其他蒸馏酒中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 (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的含量,分别不高于5 mg/kg和1 mg/kg。油脂类、酒类食品中DEHP(白酒、其他蒸馏酒除外)、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DBP(白酒、其他蒸馏酒除外) 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 mg/kg、9.0 mg/ kg、0.3 mg/kg。

塑料产品邻苯二甲酸酯超标情况
    国家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直对塑料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问题比较重视,并开展过很多轮次的抽查检测,并一直发现问题存在。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年玩具产品(网售)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查结果的通告》(2019年第29号)显示,在被抽查到的79家生产企业的90批次产品中,发现21批次抽样产品存在安全项目的不合格问题,不合格检出率为23.33%,其中11批次因增塑剂超标而被撤销强制性产品认证,占不合格产品比例约一半。
    在民间,为了验证塑料制品究竟是否有害健康,也有很多个人、机构纷纷对塑料制品展开检测。比如“老爸评测”的负责人开启检测之路的缘由就是自己女儿所使用的包书皮有味儿,为了确保孩子使用的东西是安全的,便自费对几种塑料包书皮进行了检测,发现邻苯二甲酸酯超标问题严重, 并自此开启了独立评测之路。
    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环保社会组织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简称深圳零废弃)连续针对多种市场消费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进行采样检测,发现儿童塑胶玩具、学生文具、塑料食品接触材料都存在严重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问题。

展望
     目前,多项现行法规政策对控制塑料有毒有害添加剂问题有重要作用,如《产品质量法》、与塑料制品相关的标准体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然而,这些法规大多针对的是相关化学物质已经大量进入市场且被应用到产品生产及之后的阶段。如果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需引入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制度,从化学物质生产和销售的源头进行控制。
    2017年12月27日,原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制定了《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对列入优控名录的化学品,应当针对其产生环境与健康风险的主要环节,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结合经济技术可行性,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重大影响。
    2019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条例(征求意见稿)》(草案)意在将中国四万多种现有化学物质及未来的新化学物质纳入环境管理, 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


 
    因此,塑料污染防治需要与化学品或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紧密结合,并首先将包括邻苯二甲酸酯在内的有毒有害化学添加剂纳入化学品或化学物质管控的法规当中。
    (无毒先锋,创建于2016年,是深圳零废弃发展中心聚焦化学品安全与环境健康问题的工作团队, 以合力抗击“ 隐形污染”、消除有毒化学品对中国人群的健康影响为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