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如何构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融通之道

时间:2020-11-17 14:49来源: 未知作者:李伟

字号:TT
两山论落地需要构建新的价值体系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中孕育而生,建立于工业文明所创造的丰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基础之上,满足现阶段和未来社会主流需求的同时,对人类未来工业无度发展的一次修正。生态文明长远发展的基础,不仅要持续保障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更要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制约因素,在不损害自然生态主体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实践中的内涵,“两山论”也是城市和产业探索绿色发展的路径方向。
   “两山论”的落地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政策引导,同时需要依靠产业的力量和公众的参与。产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生态文明建设要驱动, 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两山论”的落地模式和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下构建其在社会经济层面的价值体系。
   绿色发展需要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和产业支撑。为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系统问题,不仅要在现阶段完成生态环境治理主要任务,还清历史欠账,更要解决环境保护因“只投入、不产出”而面临难以为继的根本难题,这就需要建立绿色发展的价值体系,也需要产业的支撑,尤其是绿色产业。寻求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以产业驱动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催生绿色产业,将是一条可行之路。
   构建“两山论”在经济层面的价值体系,就是两山经济。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开拓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经济和新产业形态,构建“两山论”落地的经济和产业体系,可以称之为“两山经济”和“两山产业”。“两山论”在经济领域的实践落地需要新的经济支撑体系,而“两山经济”最为直接的载体就是两山产业。
   《两山经济》一书就是从生态环境价值的特殊属性出发,从宏观层面总结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规律。

两山论落地需要运用新的价值规律
   “两山经济”是体现“两山论”价值规律的经济形态。“两山经济”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形成的一套经济理论框架,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破除经济与环境对立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生态文明价值体系的四个价值规律,即协同需求规律、时空变现规律、生态循环规律、价值奇点规律。
   “两山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揭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内在联系的四大价值规律,倡导以更长远、更宏观的视野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经济》第二版已经出稿,这套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未来将持续深化和完善。
   协同需求的满足
   需求的变化取决于人类认知的升级。人类的协同需求升级是将社会之外的其他因素纳入满足人类与自然共同需求的范畴内,不仅是范围更广泛,本质也发生了变化。这种需求的协同超越了人类个体生理与心理需求,而是全人类的满足感,是从类似“上帝”的视角俯瞰地球整体的需求,将人类的需求归结为这种整体需求的一部分。这种需求的变化源自人类对地球的新认知思维,人类需求考量范围在时空上更为广泛,这就会催生新的供给思维,从而引发社会经济的价值流动规律变化。
   人的利益需求包括个体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也包括全体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物质与精神需求,自然的利益需求就是尽可能地维持自然和生态的稳定性,保障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协同需求是生态文明成熟的标志。人类社会反馈给自然的活动,自然做出回应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满足他人、关怀自然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反馈到人类认知范围内就如生态多样性,环境质量友好, 资源环境持续改善等。
   需求协同需要个体更高的思想境界为基础。生态文明本身是人类意识形态的改变,个体要克服自私的社会人性,从“利他”的角度思考和支付非自私的需求,愿意为群体利益、自然的主体利益付出自己创造的社会价值,这需要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行为素质。
   协同需求规律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 不仅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参与经济活动,而且将包括自然生态需求在内的其他非直接利己性需求,通过不同形式与自身利益捆绑,参与经济活动。协同需求就表示人类不再仅以自己的需求出发,考虑自然与人类共同的需求,也就是满足生态文明的需求,是人类文明成熟的标志。
   时空变现的路径
   生态价值外部性决定了投入与受益主体时空下的错位。生态环境存在外部性,即当下对生态环境的投入不一定能在同一时空维度内即时转变为经济对价,更多的是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更大范围内让其他后继者受益,反之亦然。简单而言,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因为生态价值在时间、空间上的延展性。
   生态价值的时间延展性。当下对生态环境的投入收益,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体现出来。为解决投入与受益主体的错位矛盾,需要利用生态价值的时间延展性,用长远尺度衡量未来的收益价值,并兑现在当下。
   生态价值的空间延展性。生态环境的价值收益还需将核算空间扩大,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核算生态环境价值流转所带来的效益,这种生态价值的空间延展性一般需要生态环境要素为媒介,如流域上下游通过水资源带来的资源价值,来体现自然生态在空间流转的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的时空延展性,决定了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看待同一件事情,结论可能完全不同。从一个国家、一个地球、宇宙的视角衡量不同时空下的生态价值体系,会有全新的认知与结论。
   时空变现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环境在循环中创造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大,这种价值逐渐被认可并以产业方式逐步转化成资本和经济价值。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就是对现有自然资源资产总价值的存量核算,其在自然中循环增量部分转化的价值可在未来变现, 需要以制度来固化这种利用生态环境在时间、空间上递延变现的规律,实现价值的转化。另外, 目前实行最严格的问责和考核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都是在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也是时空变现规律得以发挥作用的保障。
   生态循环的供给
   人类从自然中获取价值的方式在升级。无论是哪一种价值体系的认知,都需要通过人类的劳动行为将自然保有和创造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劳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占有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链接自然循环。
   一是占有自然资源。直接的占有是人类最早对自然资源确权的方式,通常是以标志性的劳动行为占有自然资源。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占为己有,其本质是占有生产资料,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方式下,自然资源是静态的、被动的、有限的、简单地纳入社会经济价值体系,更为直接但对环境危害较小。
   二是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作为原料,纳入工业化的制造生产,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规律改变和重塑资源的属性,创造了工业时代的新价值体系。在利用的初期对自然危害不大,但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类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利用自然、改造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导致利用过度,造成资源总量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为地阻碍了生态循环, 给地球生态带来威胁和灾难。
   三是链接自然循环。人类通过直接获取或工业手段,将自然生态创造的资源能源等增量,而不是本体,转化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资料,同时排放的污染在自然循环下实现净化。自然循环不仅实现生态环境的自净,更实现生态资源的增长,将自然循环的能力与人类的生存、生活链接起来,让自然循环创造的价值进入社会经济对价体系,将会使生态价值在循环中不断增长与积累,让人类获取自然价值的方式和效率都有很大提升,这就是链接自然循环的能力。
   生态循环的增量价值来源于循环和链接。“两山”经济理论的核心理解是循环与链接,这不是简单的理解传统意义上的循环与链接,指的是在时空多维度下的自然循环与社会链接,这也是生态增量价值的两种来源。一种生态循环的增量价值来源于自然中的生态大循环。自然循环是千百万年在全球时空下的积累,创造的生态增量价值巨大,可以直接获取。如生态价值体现在文旅上,黄山旅游区山顶上的旅馆,一张同样服务水平的床要比山下旅馆贵好几倍,但物质价值和服务价值两者相差无几,这是通过人类关联性的劳动,将日出日落、云海晚霞、新鲜空气的自然循环价值量化到山顶的一张床上,其商业价值是山下一张床的数倍之多,这只是生态循环的价值增量体现在社会经济中最为简单的方式之一。
   另一种生态循环的增量价值来源于人类社会中跨行业、跨领域、跨产业的多层次价值链接。人类社会的经济价值多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但价值的流动存在行业、技术、标准等分层级的壁垒,这种多层次的链接可以使跨领域的价值流转更加顺畅, 在流转循环中产生社会循环的增量价值。如餐厨垃圾处理是环境产业的服务内容之一,应用厌氧处理技术的副产品是沼液,沼液从环保的层次来看,仍然属于污染物,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但如果从农业的层次来看,沼液就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机肥料。跨领域的资源链接,不仅节约沼液处理成本,也可节约农药化肥的使用,在生态循环的社会链接中找到增量价值。
   价值奇点的意义
   生态文明价值体系的经济主体需要在现有社会经济体系中构建“两山”经济获得价值的载体,这就是价值奇点。价值奇点必须遵循循环规律,既是循环的起点又是终点,而奇点就是能够有效捕获自然生态循环和社会生态循环价值增量的关键点,在这个关键点上实现经济价值的积累。
   “占有”不是价值创造的终点,“循环”才是。在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是创造循环价值的参与者,其经济行为都是在固化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中的价值流转,而不是简单地占有价值。其实我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不是依靠占有来获得价值,一个新出的产品,只有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最显现价值,产品使用的一刹那是个人最富有的一瞬间,随着时间推移,损耗与更替,让价值流转出去。
   永久的占有不会创造财富,反而是造成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无论一个人多么富有,一个时间只能在一个房间里,只能开一辆车。占有本质上是保障优先使用的安全感。因此“过度占有”便造成了一些物质稀缺矛盾的关键。使用价值的产生来自流动。即便是稀缺的物品,若被永远占有,也没有创造价值的可能,只有流转起来才体现价值。在流动中形成循环,在循环中产生增量价值,无论是古玩、股票,还是排放到自然中的污水,都是在流转与循环中产生价值,而不是固定在一处。
   价值奇点是在循环中获取多流向价值的中转站。为更好地理解价值奇点概念,我们引入了“车站理论”的比喻。生态文明价值体系是在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价值流转通道中建立更为复杂的价值流网络,我们将这个价值流比喻为铁路网,而建立一条新的循环路线,就是将以往社会产生的废物处理后排放到自然的终点站,变成新的循环线路的起点站,构建起物质和价值重新循环的中转站。当多条路线接入这里,并向更多方向流转出去,这里的中转站就变成大的交通枢纽站。这个枢纽站就会“迎来送往”,带来很大的客流量,这种车站的比喻具化在生态文明价值流转的中心站,就是价值奇点。随着越来越多的路线交织汇聚形成更大的线路网络,原来线路中大部分站点也变成了中转站,价值奇点就会越来越多,从而构建起整体的生态文明价值体系。

两山论落地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两山经济”的价值规律最终需要在社会经济生产、人类的活动中去实践,这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也是改变人类思想行为、意识形态的过程,时间周期长,过程也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在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下,依靠政府引导、产业实践、企业创新探索和每个公民发自内心的意愿去行动,在现有的社会文明经济基础上,共同打造新的生态文明价值体系。
    生态文明需要更大的政治格局,更长远的战略定力
   中国能够提出并实践生态文明,发展“两山经济”,敢于将自然资源纳入资产负债表,需要一定经济体量的支持,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更需要敢于着眼未来百年千年的政权为支撑,这需要执政者有更伟大的政治格局。形成这种伟大格局需要一定外在条件和时间,目前可以看到,未来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应用,或许会补充政治主导的单一格局,提振和完善生态文明大格局的衍生,但是当前一定时期内,需要依靠在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下发挥领导者的大视野、大格局。
   在跨出地域、时间限制的大格局下核算生态价值,会更容易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这种格局就需要党和政府的魄力和眼光。“绿水青山”的收益周期长,生态循环的周期长、范围大,当下难以直接成为“金山银山”,但是在党的长期领导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贯稳定的长治政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保障和桥梁。
   政府需要引导构建基于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体系基于人民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发自个体的显而易见的需求,也可以是引而不见的深层次需求,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对未来生态价值的受益者而言,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健康的绿色食品都会形成有付费意愿的需求点。
   目前,基于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体系与消费习惯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新的风尚与趋势,需要基于消费者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基础上,政府开展系统的引导过渡。从主动对价与强制对价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支持鼓励有绿色生态产品供给的企业和产业发展,鼓励民众对绿色产品消费的意愿引导,并提高非绿色产品的市场门槛,加大高污染、高消耗产品及行业的淘汰力度,制定绿色生态产品和消费的标准、规范等,构建系统的绿色消费体系。
   企业需要探索价值循环的创新模式
   “两山经济”的价值规律最终的目标导向还是经济发展的社会活动,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去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企业基于对落地“两山论”的实践理解,在技术、金融、产业等层面探索两山经济价值规律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创造生态效益, 成为“两山”企业。
   不仅企业是实践价值规律的主力军,以城市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单元,城市也需要统筹规划产业发展路径,引导更多的传统产业向“两山”产业升级,当更多的企业探索出价值规律的实践路径, 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也随之发展,也会最先成长为生态文明价值体系建设的开创者。
   (本文作者系E20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