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两山”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时间:2020-11-17 14:55来源: 未知作者:王芳

字号:TT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8月在浙江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并在之后逐步完善并成为国家纲领性文件的重要指导思想。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艰难时期,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理解“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活动再上新台阶,对于尽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两山理念的出发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视察,听闻余村主动关停了给村民带来丰厚经济收入却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矿山与水泥厂,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习书记为余村人的做法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这是“高明之举”,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两山”理念是在人类社会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共处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出发点就在于要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所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整体,是一个自组织、开放的体系,人类与其他自然存在要服从一种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以此达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两山”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这一本质特性。“绿水青山”就是对自然界中山、水、林、田、湖、草、海洋、冰川等所有形态的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的代称,“金山银山” 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物质财富的俗语, 习总书记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因此,“两山”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这一关系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人们片面地追求物质财富,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而不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这时人类对“金山银山”的需求压过了“绿水青山”,造成了生态退化、环境质量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和谐;在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恶化对人类社会的制约影响,资源匮乏、生态退化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凸显,大家发现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在第三阶段,生态环境的好转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力, “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为人们带来了“金山银山”, 人们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阶段,人与自然才真正实现了和谐共生。“两山”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习总书记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界共生和谐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决不会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从顶层设计、价值观念上就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尽快到达第三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通过“两山”理念的指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推行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两山理念的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老百姓也由过去的“盼温饱”变为现在的“盼环保”,由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生态”。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以说,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就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所在,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因此,“两山”理念的落脚点,就在于要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在于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不平衡的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等。这些不平衡的解决需要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切实转变思想,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将“绿色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与幸福指数;还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这不仅可以加大对政府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督促,快速提高美丽中国建设的成色,极大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同时还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奠定了强大基础,既彰显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也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人类福祉。

两山理念的实践目标: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及我党执政以来所积累的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通俗表达与本质要求。“两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通俗易懂的短语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作用。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们对于“两山” 之间关系的认识会经历——从一味索取自然资源到发现环境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再到明白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三个阶段的精辟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黑色发展到灰色发展再到绿色发展的战略转移。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必须摒弃牺牲生态环境谋求一时经济增长的工业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而缓解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压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高质量发展。
   “两山”理念的实践目标就是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好、恢复好,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与发展空间;而只有将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才能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让“两山”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两山”理念明确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问卷:一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明确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优先次序,生态环境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与支撑,同时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话语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充分体现;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俗地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能够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优质的生态环境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两山”理念改变的不仅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更是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思想观念的全方位改进,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两山理念的实践路径: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
   2005年8月24日,习近平同志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了名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专题文章,提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由此可见,“两山”理念提出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明确指出,只有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绿水青山”才能转变为“金山银山”,也就是说生态资源必须实现经济价值才能够满足生态、经济的双赢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属性,它不仅为经济生产活动提供必需的生产资料、能源与空间,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生态资源具有稀缺性、财产性、生产要素性、可交易性、资信属性和宏观调控手段六大经济属性,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不仅有利于真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鉴定,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的成本,也有助于运用市场机制让生态资源能够参与到经济生产活动中,从而提高生态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
   在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在统一的顶层制度设计下,结合各地特点,开展异质性的管理,尽快完成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充分激发生态资源的经济活力,积极发展与当地优势生态资源相关的产业链条。譬如,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业、生态养老业、精品农业等。与此同时,应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行现有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升级, 构建以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供给侧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减少自然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推行清洁生产与绿色生产。此外,还应积极进行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在群众心中确立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与生态价值认同感,从而在需求侧实现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切实做到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生态优先的良好氛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两山理念的实践亮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余村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坚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不仅重新编制了发展规划,把村庄划分成田园观光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精品外环线,对村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了重新布局,还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开发底线和环境承载上限,并在全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寸山青、滴水净、无违建、零污染、靓美景”。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余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余村现有休闲旅游农家乐42家,床位500 多张,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山西省右玉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致力于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了伟大的“右玉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7年9月,右玉县成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18年8月,右玉县实现全县脱贫;2019年,右玉县接待游客38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亿元;2020 年,全县林木绿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26%增至56%,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如今的右玉县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正阔步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辽宁省彰武县,这个在新中国成立前森林覆盖率仅为2.9%的区域,曾经沙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了全省沙化面积总量的四分之一。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彰武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治沙、绿化之路。自1978年被国家确立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以来,全县累计完成三北工程治沙造林126.5万亩, 封山育林23.8万亩,飞播造林17.2万亩。2018年彰武县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开始实施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实施围栏封育工程150公里,打井203 眼,建成39.9公里草原路,示范区植被覆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70%,流动、半流动沙丘初步固定,风蚀点大幅减少。
   云南省黄兴寨村是哈尼族、彝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2015年时的贫困发生率高达52.8%。为把当地的绿水青山优势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财富,黄兴寨在养殖业方面,设立了卢子山马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生态鸡;在种植业方面,设立了板蓝根种植加工合作社,开展板蓝根的林下种植,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同时,还重点开展了厨房革命、污水管道建设、垃圾桶定点放置、垃圾焚烧炉、垃圾池建设等工程, 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和卫生习惯有了较大改变, “两山”理念也在村民心中扎根,更让新时代的黄兴寨愈加美丽。
   15年来,“两山”理念不仅在浙江开花结果,更在全国生根发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两山”理念为核心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全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国内的环境质量。与2013年相比,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 浓度下降了28%,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6.2%、38.8%;十大流域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了7.4个百分点;Ⅰ类水质海域面积提高了2%,近岸海域中优良水质海域面积上升10.2%; 森林面积增加1200%,森林覆盖率提高1.33%。“两山” 理念不仅为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提供了支撑,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作者系天津行政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