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1-03-08 10:44来源: 未知作者:李松 李云 刘晨峰

字号:TT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城乡居民的水缸子、米袋子、菜篮子。“十四五”是衔接“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期,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攻坚期,梳理总结“十三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厘清“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进展,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在农村生态环保方面,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多项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58亿元,支持15万个行政村开展环境整治,整治后的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近3亿农村人口受益。全国10638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6.8万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建设处理设施52万余套、污水管网9.4万千米,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300多万吨,污水治理率大幅提升。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的行政村,2.4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完成整治。在农业生态环保方面,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39.2%,农药利用率达3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短板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不到位
  当前,约2/3的行政村未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约四成不能正常运转。调研了解到,部分农村照搬城镇污水治理技术模式,设计进水规模偏大,实际中往往收水量不足,或者管网施工质量不过关,地下水进入管网,设计进水浓度偏低,导致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如安徽某村庄按照户籍人口设计建设日处理能力为50吨的设施,常住人口不足户籍人口的1/5,导致实际进水量仅为8吨/天,设施无法正常运行。部分地区治污主体责任不明确、运维资金不落实、管护人员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太湖流域调研结果显示,抽查的210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48.6%可正常运行,29.5%非正常运行,21.9%未运行。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基础薄弱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高位。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为1067.13万吨,总氮为141.49万吨,总磷为21.20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49.8%、46.5%、67.2%。农业投入品施用强度大,我国化肥平均施用强度为340.8千克/公顷,远超国际安全施肥上限(225千克/公顷);农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20%。规模以下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排放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畜禽养殖排放总量的40%、38%、32.8%。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不健全,难以有效支撑面源监管需求,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方法体系和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新监管手段运用不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有待核实评估。
  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筹集难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中的“瓶颈”。据了解,2008年至今中央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投入572亿元,共完成22.8万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平均每个行政村补助仅约25万元。据测算,完成一个行政村环境整治约需100万元,全国50多万个行政村所需约5000亿元,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远低于实际需求,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尤其匮乏。此外,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主要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缺少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领域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开发不足,投融资能力较低。调研了解到,由于地方财政薄弱,后期运维费用高,回报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发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债的积极性不高。
  村民参与农村环保内生动力不足
  当前,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农村环保设施的后期运维管护。一些地方农村环保宣传不到位,尚未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乱丢、乱倒、乱扔、乱堆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习惯“大包大揽”工作模式,“政府干、百姓看”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地方尚未建立项目信息公开监督制度,在项目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维等环节均缺乏村民参与和有效监督。同时,一些地方村基层党组织相对松散,未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和妇联、共青团等贴近农村的优势,未发动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应对策略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过程管理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等问题,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建设—运维—监管全过程管理。严格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审核评估,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治理方式、区域布局、建设时序等。以生态化和资源化为导向,优先治理环境敏感区、人口集聚区等村庄生活污水,因地制宜采取纳管、集中建站及分散处置等模式,宜治则治,宜管则管,治管结合,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强化治理工程设计指导,严把材料质量关,合理布置污水管网,推动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有效收集率,避免设计规模过大、收水不足等问题。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权归属和运行维护责任单位,推动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维护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智能监控平台,探索建立乡镇环保所(站)和设置农村环保公益性岗位。
  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体系
  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探索与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有机结合。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养殖大县、果菜茶优势产区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健康养殖。加强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污染防治,选择典型散养密集区,加快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构建“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三级网络,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污染源调查评估,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布点,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利用实地调研、台账抽查、智能终端等方式,对种植业、养殖业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抽查核实,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排放及环境影响情况。运用遥感卫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农业面源监管平台。
  多筹并举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适当补助的投入机制,统筹整合农业农村、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资金,建立稳定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经费渠道。落实《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稳步提升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比例。探索建立多元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积极申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额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债券。逐步推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缴费制度,采取农户缴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保障设施运行经费。
  加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体,结合农村改厕、美丽乡村创建、乡村建设行动等活动,加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等理念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利用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开展环保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家家参与、户户关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建立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强化村委会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协助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的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效应和乡贤、能人的带头作用,发挥环保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松,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云、刘晨峰,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刘晨峰为责任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