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小”身体里的“大”能量 ——《我心归处是敦煌》读后感

时间:2021-03-02 14:47来源: 未知作者:李伟 欧阳光

字号:TT
  第一次听说樊锦诗的名字是2012年我和好友去环青海、甘肃自助游。说实话,青海、甘肃旅游资源丰富,各种地貌风情引人入胜,但当时在旅游开发和服务上确实跟不上,唯独敦煌这一站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那一年莫高窟就已经开始网上预约参观,到现场后发现它的开发和保护非常好,管理规范,组织有序,数字化的呈现方式,球幕的展示令人震撼,特别关注了一下宣传影片的策划和导演都是樊锦诗,当时不知道是男是女,但感觉是一个思想和眼界非常开阔的年轻人。后来,看到樊锦诗在《一席》节目上演讲,才知道是一个非常朴实瘦小的老太太,但是言谈不凡,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次读了她的传记《我心归处是敦煌》,对于樊锦诗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我想用几个“小”和“大”来谈一下我对樊锦诗的理解。
 
从“大”都市到“小”县城
  樊锦诗的一生都是从“小”到“大”,但唯有这个例外。她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先供职于当时的北平政府部门,后来因为“北平沦陷”,南下到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到原上海食品工业设计院工作,外语特别好。母亲是上海人,家世很好,生活条件优越。樊锦诗出生于北京,成长在上海,从小生活富足,受到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又回到北京大学读书。因为国家和敦煌保护的需要,毕业后被分派到原敦煌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当时的敦煌偏僻荒凉,生活非常贫穷、落后,与世隔绝,住土房、喝咸水,可想而知生长于大城市的樊锦诗心理落差之大,刚开始她也有各种不适应,但是就像她的丈夫彭金章教授所说的,虽然她成长在上海,但是身上没有“骄”“娇”二气,而是既来之则安之,一头扎进了这个千年艺术圣地开始她的研究和工作。
 
从“小”姑娘到“大”导师
  从25岁青葱年华毕业分配到敦煌,到人到中年(39岁)担任原研究所副所长,到花甲之年(60岁)接任院长一职,再到现在耄耋之年(80多岁)担任名誉院长,她付出了毕生的热情和心血。她和彭金章教授夫妻两地分居20年,她两个儿子小时候都托给河北老家的姑姑抚养,等她去接小儿子的时候,已经两三年没有见过孩子,孩子都已经不认识她了,这在常人想来难以理解。她说,因为丈夫和儿子,自己也多次有过离开的想法,但是都由于种种原因留了下来。我想主要是她的内心深处对莫高窟的热爱,让她选择了坚守。她用一生时间完成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也书写了自己充实绚烂的人生。    
 
从对家庭的“小”爱到对先辈对文化的“大”爱
  爱本来是不能用“小”和“大”来定义的,因为所有的爱都是可贵的。这里我所说的“小”和“大”是从爱的范围来讲的。樊锦诗和彭金章非常恩爱,两人既是伴侣又互相是挚友良师,风雨携手走过60载,书中满纸透着对丈夫的感激和思念。对儿子她是既愧疚又疼爱,对父母也是充满敬爱和不舍。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先辈、对大师的敬爱之情。书中她详细记录了常书鸿、段文杰、苏秉琦、宿白等诸多老一辈的大师对敦煌的贡献,这里面许多人我们普通人都没有听说过,我想她其实想用这种方式来让人们记住这些大师的所作所为。这让人感受到她是一个谦和感恩之人,心中充满了对先辈的感激和崇敬。她在书中还用1/3的篇幅记录了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发展延绵和保护利用,以及每每谈及敦煌的壁画、彩塑和石窟所流露出的赞叹和自豪,都表现了她对敦煌艺术的大爱。
 
“小”身体里蕴含着“大”能量
  我并不知晓樊锦诗的身高,但是从她和别人的合照里可以看到她并不算高。她自己也透露,自己是早产儿,从小有低血糖的毛病,当时在敦煌实习的时候因为生病只能回上海。毕业的时候得知自己的女儿分配到敦煌,她的父亲给学校领导写了一封长信,主要说“小女自小体弱多病”,希望学校改派其他体质好的学生去。但就是这样一位上海“小女子”,在西北的大漠里一待就是60年,把一生奉献给了敦煌。60岁那年,她被委任为敦煌研究院的院长,对很多人而言这是退休的年龄,应该过着悠闲轻松的退休生活,在家里含饴弄孙。但是她没有,她带领同事们治理沙害,进行壁画修复,建立记录档案,实现数字敦煌,使莫高窟的伟大艺术走近了普通人,走向了世界。正是由于以她为代表的敦煌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看到管理和保护都如此完善的敦煌,感受如此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个有着两个女儿的母亲,我也时常在想自己应该度过怎样的人生,40岁的年纪还有什么作为,希望女儿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给予女儿们怎样的启迪和教育?
  读完《我心归处是敦煌》,我不仅从樊锦诗的身上看到了质朴、坚毅和努力,也看到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40岁算什么,60岁也是事业的开始,只要坚持学习,坚持完善自我,我们的未来还是有很多可能性。
  对于两个女儿,我希望她们长大后也能读一读樊奶奶的传记,明白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从工作学习中汲取能量,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有益的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