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如何通过教育认识和保护生态?

时间:2022-05-07 11:57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王美欧

字号:TT
       看着书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岸,却从不曾感受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乎很远?手机、电视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认识自然,是孩子通往未知世界的钥匙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读过的一本书—— 《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理查德·洛夫是一名儿童权益倡导者,长期关注儿童与自然议题。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儿童与自然疏离割裂的现象,山川、森林、溪流、原野已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即使特意去寻找有时也难见踪影。那么孩子们到底为何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夏天看天上的银河、听泥塘里的蛙鸣,秋天捉螃蟹,冬天堆雪人,是现在为人父母的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然而现实的悖论是:为人父母者一边向孩子讲述着自己有趣的童年,叹息着今天孩子的不幸,一边帮孩子报名各种课外班。同时,科技的发展,使孩子们被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包围,加剧了与自然的隔绝。环境破坏、城市的扩张导致大自然领地的萎缩。随着儿童与自然的疏离,儿童的体质越来越差,各种身心疾病也随之而来。

       幸运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意识到此问题,并给公众提供参加自然保护活动的机会。如“夜游”活动,自然教育从业人员会组织参与者在夜晚观察青蛙、猫头鹰、蝙蝠以及夜晚开花的植物等。特别是“夏夜寻找萤火虫”活动成为热点。受城市工业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合萤火虫的栖息地在逐年减少。如今,城市中的夜晚几乎看不到萤火虫,如果能邂逅那么几只萤火虫,对发现它们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惊喜。自然教育从业者会向参与的家庭介绍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萤火虫数量少了,而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由此让爱护自然环境的理念根植孩子们的内心。

       2021年夏天,我和朋友带着她的女儿“小豆子”,在苏州市太湖湖滨湿地公园散步。“小豆子”穿着印有鸟类图案的T恤。看见她的衣服很特别,我就想考考她这些都是什么鸟,发现这些问题根本就难不住她。她可以快速地认出:白鹭、麻雀、白头鹎、水雉、戴胜和普通翠鸟等鸟的种类。走在太湖湿地公园的小路上,看到路边常见的树木“水杉”,对于它的习性,“小豆子”张口就来。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自然爱好者,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参加各种有关自然教育的活动。她还经常带“小豆子”在社区寻找“宝藏”:认识南天竹的“红宝石”、沿阶草的“蓝宝石”,还会观察各种常见的野花、野草和鸟类,并将所见画下来。

       像“小豆子”这样对身边的动植物如数家珍的孩子还有很多。今年暑假,我带着班里的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观鸟活动。孩子们凭借超乎寻常的热情奔跑在公园的各个角落,辨认着他们所看到的每一种鸟,有的孩子甚至拿着专业的相机拍摄各种鸟类作为记录。

       2021年暑假,我有幸与绿色光年科普服务平台合作,组织10名四年级学生参与了关于“水八仙”的自然调研活动。吴门水乡,水生作物丰富,品种之多位于全国之首。芡实、菱、荸荠、莲藕都闻名遐迩,加上慈姑、茭白、水芹、莼菜这些兼具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生作物,被人们并称为“水八仙”。“八仙”轮番上阵,能覆盖春夏秋冬,点缀一年四季的盘中餐。

       行走的力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坚定探索自然的脚步,用脚印丈量家乡土地,莘莘学子不断前行。小小调研员通过两个月的线上采访和线下调查,了解了江南独有的时令美食“鸡头米”售价以百元一斤起步的原因,从而懂得如何保护“鸡头米”的多样价值,对生物多样性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小调研员们对“水八仙”的了解超乎预期,甚至清楚地了解“水八仙”植物的时令信息、生长条件和营养功效。看着他们对身边的植物如此了解,我知道他们定不会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在大自然中,有潺潺流水,也有参天大树;有苍翠小草,也有鲜艳花朵;有巍峨高山,也有奇珍异兽。苏州水乡,万物生长,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片祥和的气象,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近自然、体味生物多样、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

       类似“小豆子”和小研究员这样的小朋友们给了我极强的信心。而我相信,这样的小朋友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云南的翠湖和香格里拉、贵州的荔波和阿西里西、新疆的伊犁和麻扎村等保护区;出现在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常州植物园、武汉藏龙岛湿地公园;甚至更多地出现在社区花园、校园绿化角这样小小的角落。他们会仔细地观察着某一片树叶、某一只昆虫和某一只飞鸟,眼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这样的光芒将永远鼓励着我们在自然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自然保护,是孩子的终身必修课

       一次趁着凉晨出行,天空灰蒙蒙的。远远地见着一片树林,混着烟气,影影绰绰的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少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凝眸不语;走近发现树木叶子也有点稀疏枯黄。只见树林旁的湖边零星散落着塑料制品、烟头、被水泡发的纸团,泛着丝丝恶臭,见此场景我不禁非常担心,心中也如天空般蒙上了阴影。

       我曾看过一段藏族少年丁真的采访。他向人们介绍了家乡的格聂神山,这里是理塘草原的水源发源地,纯净的水源哺育着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但有些人却经常向这池圣水中投放垃圾。更有那17辆越野车恶意绕着“格聂之眼”画圈,对周围的植被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2021年暑期,我到甘孜藏族自治州旅行,见到了遭到破坏的“格聂之眼”,一大片光秃的土地,不得不引人深思。雪山、草原、森林、河流慷慨地让人们在大自然的馈赠中悠然地生活,人们却不懂得感恩,肆意践踏这片土地。

       这些场景深深地镌刻在我心中。回家后我便思考,如何教育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呢?在国外,环保从教育抓起,已经有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日本保护环境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设有环境保护的必修课程,教材内容翔实,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这种锲而不舍的环保教育造就了日本国民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以致今天的日本山青、水秀、天蓝。

       环保宣传从小抓起,是改善地球环境的必要一步。只有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未来才有可能开出保护环境的爱心花朵。这虽然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程,却是恢复蓝天白云最有决定性的一步。

       我时常会在科学课上向同学们介绍不同的动物,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你是它,该如何捕猎?如何躲避人类和天敌的追杀?我还会带领孩子们详细了解垃圾分类后的后续处理,认识并尝试使用堆肥箱,组织参加“我为校园花草代言”“我的废品我做主”等活动,在课间带领孩子们清理操场、植物园的垃圾等。

       关于环保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模拟法庭”,教会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性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并用科学阅读、实际模拟、亲身体验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环保法律知识的理解,形成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系统认知。

       学校还可以成立“环境检测”小队,带领学生到田间和湖泊取水进行实验分析,了解湖泊的污染状况;运用多功能噪声分析仪来测量、评价,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噪声情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向社区居民分发环保宣传单,并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扩大环保宣传面,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为营造“天天环保,人人环保”的良好氛围,举行知识性、趣味性的知识竞赛也是宣传学习环保知识与法规、提高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好方法。

       环保是一种趋势,并不是命名一个节日或举办几场活动就能定义的。环保是一个理念,需要在无数个生活细节中去渗透,举手之劳的微不足道,无数个蝴蝶效应会在不经意间震撼地球。

       我一直推崇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一句话:“尽可能和谐地与大自然共同生活,尊重所有生命应有的价值,尊重水、土地和空气的奇妙组成。”用教育认识与保护自然,我们一直在行动。


(王美欧,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基层河长制工作推进的调查与思考

基层河长制工作推进的调查与思考——以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为例

西江河系毗河一级支流、沱江二级支流,龙泉驿区境内河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