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过去十年我国重污染天数减少了逾九成 生态环境部将采取措施巩固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果

时间:2023-05-12 14:40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聿木

字号:TT
       尽管今年以来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但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所取得的成效仍然举世瞩目。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该部召开的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3—2022年这十年间我国PM2.5浓度实现了十连降,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

       “如何巩固近些年来‘蓝天保卫战’所取得的成果?”对此,刘炳江表示,一方面,发挥高水平的生态环保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支撑服务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另一方面,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实现市场公平和竞争公正,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企业达标排放是底线。

PM2.5浓度十连降 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

       在生态环境部3月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刘炳江向媒体记者通报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近十年取得的成效。他说,2013—2022年这十年我国GDP总量增长了69%,PM2.5浓度下降了57%,实现了十连降,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二氧化硫浓度降至个位数。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00多万吨分别下降到300万吨、900万吨左右,分别下降了85%、60%。刘炳江以北京市为例说,2013年PM2.5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2022年为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58天降到了3天。

       这十年间,我国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取得这些成绩的关键是卓有成效的顶层设计。”刘炳江指出:“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大气十条’;2018年出台了《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制定实施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在刘炳江看来,这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向污染宣战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就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刘炳江特别谈到了推进能源领域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他说,2013—2022年十年间,我国以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3.3%支撑了GDP年均增长6.5%。“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始终在0.5左右,说明我国节能成效显著。特别是能源消费总量2022年同2013年相比增长了22.9%,煤炭消费总量仅增长了4%左右,也就是一亿多吨。2003—2012年的十年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增长了128%,也就是23亿吨。”刘炳江指出,能源发展在近十年间是典型的“绿肥黑瘦”时期。“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从原来控制排放增量为主转向以削减存量为主的阶段。燃煤锅炉从52万台下降到现在不足10万台,农村散煤治理3500万户,一大批低效燃煤设施、炉窑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合计减少煤炭消费约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亿吨。”刘炳江说,能源领域结构优化调整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最主要措施。

       针对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刘炳江表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煤炭10亿吨、水泥3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钢铁企业数量减少了20%左右。淘汰“散乱污”企业及集群6.2万家。刘炳江说,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重大举措。

       2013—2022年十年间,我国还大力推进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刘炳江介绍,从2017年开始,以环渤海停止公路运煤为标志,开始实施“公转铁”,全国铁路占整个货运的比例持续六年上升,扭转了持续下降态势。同时“公转水”大幅度上升,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油改电、油改氢气等项工作也卓有成效。刘炳江透露,在机动车排放标准实现“三级跳”的同时,油品质量也实现了“三级跳”。他说,目前,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连年增长

       在刘炳江看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十年间之所以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原因还在于积极稳妥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等治理工程。刘炳江说:“十年来,我国燃煤电厂排放水平达到天然气发电排放水平,也就是超低排放。同时,大力推动钢铁超低排放,现在已经完成2.5亿吨粗钢产能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在此期间,水泥、焦化、燃煤锅炉超低排放也在同步进行。”

       “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不仅是PM2.5一项指标,其中还包括粗颗粒物。2013年北方地区城市降尘量最高可达每月每平方公里30多吨,经过持续治理,现在已经下降到了每月每平方公里几吨。”刘炳江说,原来的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五烧”问题已经大幅度缓解,城市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村、乡镇、街区责任不断压实,现在的城市也比原来干净了。刘炳江认为,这些要归功于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刘炳江说,2013—2022年十年间,我国还解决了大气污染物跨区域、长距离的传输问题。他表示,经过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的联合攻关,现在已经弄清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传输规律和消散机制。“随着预测预报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能预测到十天以内有没有雾霾,程度有多高,而且污染过程的预测率接近百分之百。同时天上的卫星、地上的走航、乡镇各个地方布置的监测点,已经构成了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从而能更加精准、科学地应对重污染天气。”刘炳江指出,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把所有涉气企业纳入清单,分级分类采取应急减排措施。

       就如何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大气治理,刘炳江表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里,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占分最高。他说,大气污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方在考核中的位次。同时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连年增长,从当初的60亿元增加到今年的330亿元,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下达了2000多亿元。

       “‘大气十条’的制定过程,是多年来调研耗时最长、争论最激烈,也是修改得最多的。因为制定的时候就比较难,在落实的时候,我们也是逐条地落实。”刘炳江特别谈到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他透露,由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落实到位,就大气污染问题,先后公开问责了32名地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时,生态环境部调集全国环保执法系统优秀骨干力量,在重点地区开展监督帮扶。刘炳江透露,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他说,针对查出的问题,生态环境部要求地方逐一整改落实,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已经形成。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今年开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到二三月以来,多地出现重污染天气。大气治理的最大难点在哪儿?如何巩固“蓝天保卫战”所取得的成果?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刘炳江坦陈,今年一季度的空气质量形势确实是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无外乎还是排放和气象两方面。”刘炳江说,排放方面,一方面经济在全面恢复,原来疫情期间,许多经济活动停止或者减产,现在已全面恢复。其中,“以2019年作为比较,2022年汽油的消费量同2019年相比下降了9.2%,柴油下降了3.2%,今年以来基本恢复。”刘炳江说,目前钢铁、有色、焦炭等“两高”产品产量也纷纷在增长。另一方面,原来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些重点行业,通过产能置换合法合规新建的重大项目已逐步建成投产,产量在释放,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在增加。刘炳江强调,一些地方极力追求经济增长,盲目上一些“两高”项目,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违法违规排污。

       刘炳江介绍,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国发生了一次长达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等地。“黄润秋部长和赵英民副部长以‘四不两直’方式到河南和陕西对企业开展检查,检查了13家企业,发现存在大量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环境违法问题。”

       对于河南和陕西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部已督促相关省市开展调查,并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肃查处。刘炳江透露,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关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刘炳江表示,除了排放问题,还有气候因素的影响。

       “问题摆在这儿,对我们来说是要怎么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工作。”刘炳江说,一方面,发挥高水平的生态环保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环保政策和经济发展要同频共振。在经济发展方面,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些重点工程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比如清洁取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这些都是重大投资项目,“列入到国家的‘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中,对GDP的拉动非常有效,形成的减排量也能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刘炳江表示,另一方面,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刘炳江指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系统观念,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过去十年我国重污染天数减少了逾

过去十年我国重污染天数减少了逾九成 生态环境部将采取措施巩固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果

尽管今年以来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但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