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人与自然 >

盐碱地有救了!中国科学家揭示作物主效耐碱基因

时间:2023-03-24 16:12来源: 人民网作者:赵竹青

字号:TT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团队联合十家科研单位合作,首次发现农作物耐碱的关键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24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

       “10亿公顷盐碱地有救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原所长陈受宜表示,这是一项重大的科学突破,为培育耐碱植物打开了大门。

       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产量,平均增产约20%~30%,在改良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超过10亿公顷盐渍化土壤因盐碱程度过高而不能被有效利用。若能通过科技进步,将这部分土地利用起来,全球粮食产量将有望大幅提升。

       据了解,目前,全球关于植物(作物)“耐盐”机制已有很多研究,但对其“耐碱”机制仍了解较少。对此难题,研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大数据关联分析耐盐碱差异大的高粱资源,发现了主效耐碱基因AT1,该基因与水稻的粒形调控基因GS3同源。首次揭示了作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并发现AT1的调控机制在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及谷子中也高度类似。

       该成果得到了《科学》杂志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是“科学界的重大发现”“农业生产方面的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勋表示,该成果是面向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从基础研究着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