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生态旅游 >

新一批乡村旅游村镇亮点纷呈 为行业复苏再添动力

时间:2022-12-23 14:21来源: 中国旅游报作者:郭子腾

字号:TT
       北京时间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两个乡村均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是我国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在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背景下,为旅游业复苏发展再添动力。绿水青山之间,一个个独具风貌、宜居宜业的村庄焕发蓬勃生机,一幅幅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

文旅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新一批重点村镇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打造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近年来充分利用艺术家聚集区的文化资源,擦亮“艺术家村”名片,通过建设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主题精品民宿、餐厅、咖啡馆,定期举办艺术市集与艺术体验营地,让市民游客在艺术熏陶中尽享乡村游乐趣。“艺术,气氛很重要;下苑,很有艺术范儿。”正在下苑村写生的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林同学说,自己在这里写生、看展览、去艺术市集挑拣工艺品,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被称为承载南岳几千年历史文化、展现南方民俗风情的“大观园”。南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银泉介绍:“近年来,我们依托福寿文化、书院文化,建设打造祝融小镇,推出古风市集和庙会等夜游项目,创排《祝融传说》等大型人文实景演出,开发设计火神祝融IP形象和南岳祈福袋等文创产品。”秀美的景色与浓厚的文化氛围相映成趣,乡村旅游成为山乡巨变的支柱产业。

       在山东省乐陵市朱集镇,金丝小枣的主产地后周村以“枣乡驿站”为主题,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生态采摘、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群。通过“枣”主题摄影展、书画展,当地农民参与农民画创作的热情显著提高。这个地处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小村落,做强农文旅产业,实现了从卖枣向“卖”文化的转变。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在黄河岸边唱响了古朴雄浑的曲子戏;聚焦非遗技艺陶瓷制作,重庆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打造手工艺村落……新一批重点村镇纷纷深化文旅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叫响了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

生态保护开发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新一批重点村镇依托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并通过乡村旅游强化生态保护机制,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12月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天寒地冻,作为祖国最北端、全国纬度最高的城镇,北极镇森林、界江、冰雪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同时拥有极昼极夜、北极光等观赏资源。近年来,北极镇打造冰雪游乐园、冰雪小镇等项目以及多个赛事活动,搭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增添了生动注脚。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地处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承担着水源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难以进行大规模开发。东夏村党总支书记陶立峰介绍,通过启动3.36公里绿道系统建设,并对河道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小村落成为村落与景区融合、文化与生态融合的旅游村。如今,地上是宝塔、春申堂和申源湖的悠悠古韵,地下是水文化展示馆,露营等业态也在绿水青山间蓬勃发展。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南端,环抱喜鹊湖的湖南村依山水自然优势,做活乡村旅游文章。以生态景观资源和传统村居格局为主,湖南村开发农事乐园、渔事体验园等景点,发展“溱湖八鲜”美食产业,举办溱潼会船节,推出农文旅体验线路。走进湖畔的“五亩半”民宿,荷花房、邻园香等别致的客房名称将游客带入恬淡的水乡之旅。“我们力求在保留乡土外貌的基础上,让游客感受鱼米之乡的清雅灵秀。”民宿业主孙爱勤说。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发挥天然氧吧优势,打造串联辖区村落的生态旅游廊道;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羊狮慕镇打造“两山、一泉、一湖”天然山水景区……新一批重点村镇纷纷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生活富裕富足主客共享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一批重点村镇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繁荣。

       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将赏花品果和采摘体验相结合,推动新村变景区、民居变景点、果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为了让游客留下来,该村还打造了“万里梨花”特色民宿群,并配套建设了生态游步道。“半个世纪以前,我们这里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如今,大家种植的水果已供不应求,民宿产业也实现3600多万元营收,带动400多人就业。”三强村有关负责人说。

       “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曾经是个‘靠天吃饭’的纯农业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介绍,2015年,花石村投资兴建南山森林公园滑雪场,次年即实现创收增股;2018年以来,陆续建成廊桥等景点,游船、小火车等项目也投入运营。2022年,开展发展冰雪项目。“仅今年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村集体就增收200多万元。环境好了、钱包鼓了,日子也更有盼头了,大家脸上洋溢着获得感和幸福感。”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林原村将农业生产场景、农事体验、田园风光融入旅游线路开发,建设采摘园、农业产业园等农事体验基地,并推出海心岛非遗体验等研学旅游项目,形成了集生态旅游、康体疗养、研学旅行、特色民宿、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带,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近40万元。

       扎根在泥土里,枝叶永远向着空中。在全国乡村旅游工作者的努力下,乡村旅游必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自信和生活品质,带领大家继续奔跑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