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生态示范 >

浙江德清:碧水青波闪耀“珠光宝气”

时间:2023-03-14 09:28来源: 中国环境作者:王雯

字号:TT
       走进浙江湖州德清小山漾,春雨蒙蒙下,700余亩珍珠养殖基地碧波荡漾,倒映着天光云影,很难把眼前这片美丽的水域,与曾经臭气熏天的河蚌养殖池联系到一起。小山漾畔,点缀着珍珠博物馆、珍珠研究院、文化长廊……这个集文化体验、工业观光、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珍珠小镇”,每天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如同承受沙石之痛后孕育出耀眼珍珠的河蚌一般,德清的珍珠养殖亦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蜕变与新生。养殖更生态,拉长产业链,在这场“珠光宝气”与“碧水清波”的角逐中,德清的珍珠产业正悄然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身。

粗放养殖让支柱产业走到十字路口

       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的德清,水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东部水乡河流纵横交错,西部山区亦有众多山塘水库,特别适合淡水蚌的生长繁殖,自南宋以来便是珍珠养殖的重要地区。在这里,中国开始了有据可查的人工养殖珍珠历史。

       然而,作为德清的传统产业和发家致富的“珍宝”,珍珠养殖业也曾付出了环境的代价。

       春暖花开,眼下又到了育珠人忙碌的季节。在德清钟管镇下塘村,珍珠养殖户费国栋正带工人驾驶着小船忙着投放珍珠蚌幼苗。“我19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养蚌了,这一养差不多要三十多年了,从起初的20亩到如今的200亩,可以说越做越大。”然而,谈起曾经的“珍珠危机”,他马上收起了笑容。

       “那时候急着想赚钱,肥料投下去,最好一年可以卖钱了。鸡粪、鸟粪、猪粪什么的都放下去,水质就不行了。”他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珍珠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大家开始向塘里倾倒家禽粪,蚌塘发黑发臭,最多每三五年彻底清理一次水塘,以稍微改善水体环境。

       据了解,21世纪初,珍珠养殖者为追求高密度和快速生长,改变养殖方式,大量使用畜禽粪肥,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有机质耗氧严重超标,部分养殖水质达劣Ⅴ类,严重影响了水域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接连出台珍珠蚌禁养、限养令,珍珠被推上风口浪尖。珍珠养殖与生态保护是否背道而驰?

       “其实,懂蚌的人都晓得,珍珠蚌能吃藻类,是天然的净水器,只是大家急功近利,投太多有机肥,蚌根本来不及吃。”他回忆道。

       粗放养殖的“老手势”不改,德清珍珠就没有未来,当地这一延续了千年的支柱产业,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生态立体养殖以蚌富民

       生态立体化珍珠养殖模式,让德清走出了一条以水养蚌、以蚌护水、以蚌富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德清县郭肇村的淡水珍珠生态养殖基地,万顷连片的水塘一望无垠,蚌农正泛舟湖上管理珍珠蚌,水面上一个个白色浮球排得井然有序,浮球下的网兜里插满了手掌大小的珍珠蚌,暗绿的湖面上不时有鱼儿泛起的涟漪。

       “河蚌本来就是水体的‘清道夫’,一只珍珠蚌24小时能过滤1.2吨水,珍珠人工立体生态养殖,是在水体中通过吊养的方式养殖河蚌,同时在水体中养殖鱼类,利用鱼类的残饵直接作为河蚌的食物,或利用鱼类的残饵和粪便培育浮游藻类作为河蚌的饵料,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德清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种养殖模式下,每个有30—40颗珍珠原质的河蚌,产出20—30颗珍珠的时间,从原来的1年,延长至现在的5—6年。育珠的时间虽然延长了,却换来了水体的生态平衡。新模式下,河蚌与其他物种形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以鱼带蚌、以蚌补鱼、鱼珠双丰,还形成了种桑、种稻(麦)、畜牧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稻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粮桑鱼畜”系统和生态农业景观。2017年7月,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不仅保护了村庄环境,还让珍珠更加光泽秀美。郭肇村顺势打造了一条农耕文化景观线,串联了附近景点,将蔬菜种植、珍珠养殖等与乡村旅游结合,让来到这里的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农业耕作生活和文化,也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在家门口摆个摊位就有人来买珍珠。”村民乐呵呵地说。

延长产业链挖掘遗产价值

       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的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1条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忙碌不停。作为德清本土的珍珠深加工龙头企业,欧诗漫已形成了珍珠养殖、珍珠化妆品、珍珠保健品、珍珠首饰、珍珠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完成了珍珠产业生态系统的布局。

       据了解,德清在以珍珠养殖及加工为主导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与欧诗漫等龙头企业通过延长珍珠养殖产业链等方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型的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了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如今,依靠研发相关美容护肤产品,德清30多家珍珠相关企业年产值超70亿元。

       如何更好地挖掘这颗华夏“明珠”的遗产价值?位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珍珠系统”遗产地——小山漾核心保护区的德清县淡水珍珠蚌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加快建设中,目前已初现雏形。

       据悉,示范项目是由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级种质资源项目,项目区总占地面积540亩,拟投资2515万元,主要建设种质资源保存池、核心群体保存池、亲本备份池等。

       “项目于2022年10月份启动,预计在今年5月主体能够完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带动100多户养殖户发展绿色生态珍珠养殖,新增养殖基地5000亩,带动农户增收1500万。同时,研发的繁育、养殖和防病新技术,可降低氮磷对水体的污染,氮磷量减少20%以上。

       项目建成后,将从源头上保护淡水贝类种质资源,在中国淡水贝类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