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公众参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公众参与 > NGO >

第五期“未来城市”季度主题沙龙暨《中国城市发展评论》(绿色城市专辑)发布

时间:2016-12-22 17:02来源: 未知作者:hcq

字号:TT


会议合影
 

   2016年12月20日,北京联合国大院,第五期“未来城市”季度主题沙龙暨《中国城市发展评论》(绿色城市专辑)发布会成功举办。世界未来委员会(WFC)、联合国跨机构可持续城镇化工作组(UNTGCCE)以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BJTU)共同组织了本次沙龙。
 
   到2050年,全球大约70%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核心议题之一,城市的绿色发展对于全球减排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转换的重要时期,如何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解决方案,科学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和转型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表示,绿色城镇化发展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是我们工业化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需要。

   专辑发现,相比于具体的技术实现,政府层面管理和实施的影响更为深远,难度也较大。因此,专辑的编写和组稿更加侧重于政府管理思路和决策的阐述。专辑架构从四个领域进行组稿,分别是能源、水资源、固废和城市生态系统,每个领域选取国内外优秀案例各一篇,综述则是建设循环城市,推动绿色城镇化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对专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专辑的案例分享意义非凡,尤其在活动当天严重雾霾的情况下,讨论绿色城市发展的议题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研究、分享国内外成功案例时,也要注重研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与差距,进而设立更高的标准,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循环再生发展,这也是各利益相关方今后合作的重点。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处长彭宾表示,城市的发展要强调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要强化生态空间管控,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人居关系,优化城市发展,并且要发展集约紧凑型城市,同时还要推动循环再生的发展,而这些均是专辑撰写的重点。

   在沙龙第二环节,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对人居III 大会做了简要介绍。在10月为期四天的联合国人居会议中,共有30,000多人(来自160多个国家)出席了会议,其中约2,000多人为地方政府代表,这在联合国系统会议中属于参加人数最多的一个会议。会议包括一千多场活动,如全会、大会、圆桌论坛、高级别论坛、边会、展览、培训等等,与会代表们总结了过去城市的发展阶段与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城市如何更加科学持续的发展。大会的成果文件《新城市议程》包括社会融合与公平、城市制度、空间发展、城市经济、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住房与基本服务六大方面内容,试图最大程度地发挥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气候、能源与城市全球项目总监Stefan Schurig介绍了社会组织对人居III大会的贡献。世界未来委员会作为社会组织的杰出代表,从两年前人居III会议的首次筹备大会开始跟进,不仅深度参与了其历次筹备会议,组织了若干场官方边会,并且在人居III会议期间召开官方边会,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到人居大会的讨论中;另外,WFC倡导的城市循环再生理念、建立制度化的跨部门合作机构等理念、建议在《新城市议程》中亦有所体现。
 
   WFC希望,《中国城市发展评论》(绿色城市专辑)和《新城市议程》能够为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范式上的支持和方向性的引导。WFC将继续在中国推进循环城市建设,建立和促进中国城市与其周边区域之间的共生关系,不断提高城市本身以及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WFC也将继续举办“未来城市”主题沙龙、“未来城市”主题论坛等一系列以城市循环再生为核心的活动,构建专家学者、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交流经验与思想的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