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经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经济 > 产业观察 >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气象“良方”护航大国粮仓

时间:2023-06-14 16:09来源: 央广网作者:庞淼

字号:TT
    5月26日,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中,四万亩的稻田一望无际。蓝天、白云、秧苗构成一幅壮美的生态农业画卷。

  此时,正值春耕收尾阶段,富锦市气象局技术人员正在稻田里查看水稻秧苗返青情况。“这块秧苗已经返青了,比往年提前了两天,接下来我们要回去检测它的抗寒抗病情况。”富锦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艳说。

  据统计,今年富锦市水稻播种比去年提前5天左右,水稻出苗时间比去年提前一周时间,有力地抢抓了春耕农时,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背后,有气象“良方”的护航。

  气象“高精尖”“扎根”稻田里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万亩集中连片的核心水稻田中央,占地面积30亩水稻野外气象试验站里,16套气象观测“高精尖”仪器扎根田间,实时观测。

  据介绍,该试验站主要开展三江平原地区典型下垫面生态与农业气象观测实验和综合研究,通过获取野外科学观测数据,建立比较全面的多元综合观测数据集,为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这些仪器除了可以监测温度、光照、降水等常见的气象数据,还可以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值,甲烷值、水气含量、辐射等一系列可以为当地的水稻生产助力的生态环境数据。

  此外,分布在田间的一千多个摄像头、传感器和小型的气象站,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网络,农民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监测到万亩水田中每一个地块实时的农情数据和长势情况,还可以提供极端天气和农情灾害的预警信息。

  种了七百多亩水稻的富锦市长安镇东北村村民杨春红说,气象局每天发送天气信息,出现大风都提前预警,以前只能看天,现在有了保障。

  从过去的看天吃饭,到现在的知天而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和农业物联网系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和支撑。

  “伴随服务”保障作物全生命周期

  有了这些高精尖仪器的观测数据,也让农业和气象部门对农户的指导更加精准迅速。

  “近年来,我们农业部门一直围绕气象做好为农服务,气象部门会提前把气象数据共享给我们,我们根据气象数据,制作技术指导意见,通过现代的农业网络下发给农户。”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明秀说,“记得五月中旬的时候,预测到5月20号左右有一场中雨,气象部门提前三天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我们在所有的群里通知农民,尽快地做好大豆播种,把大豆播在最高产的期间内,这样能确保今年的大豆苗齐苗全。”

  近年来,富锦市气象局积极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联合会商,了解全市的农业基础信息情况,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的所需所盼,探索开展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时段的全周期气象服务模式,为百姓真正地提供精细化、贴心式的气象服务产品,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贡献气象力量。

  富锦市气象局副局长西婷婷介绍,2023年富锦市玉米播种面积229.8万亩,比上一年增加32.6万亩,增幅16.5万亩。进入4月份以来,富锦市降水偏少,部分地块土壤10-20厘米含水量较小,“4月28日,我们根据省市局预报结果,30日有一场中雨天气过程,及时制作发布了降水预报,提醒广大农户抓住降水前有利天气及时抢播抢种。”西婷婷说。

  “各镇在接到我们降水预报之后,组织广大种植户抢播抢种玉米,截至4月29日,富锦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达到总播种面积的65%。29日夜间至30日,富锦市普降中雨,有效地缓解了前期降水少、土壤表层含水量少的现状,得到了广大农户的称赞。”西婷婷说。

  科研实验助农趋利避害

  试验站不远处,一栋形似航母的楼宇伫立在茫茫稻海之中,它是运用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成的富锦市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王艳进行取样的是分期移栽实验第三期的两个水稻品种,龙粳31和中亚213,是富锦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品种。在田间查看后,王艳会将它们拿到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的实验室里,进行干物质测定。“我们通过两个品种分期播种,不同播期,不同移栽期,看低温对他们的产量和品质有什么影响。通过常态化的开展水稻低温冷害处理实验,不断完善水稻为农服务指标库。”王艳说。

  今年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专项中“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项目的第一课题“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研究”,将哈尔滨、富裕作为玉米试验基地,将佳木斯、富锦、沈阳作为水稻试验基地,目前已经建立了多源资料数据库,丰富了玉米水稻相关温度指标,构建了玉米水稻关键发育期与温度因子的关系。

  据了解,课题研究成果将大大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玉米水稻安全生产管理、有效趋利避害、促进农业减灾丰产、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气象依据。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