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COP28中国角举办“绿色一带一路的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

时间:2023-12-09 09:54来源: 作者:秩名

字号:TT

       2023年12月8日上午,中华环保联合会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了“绿色一带一路的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一带一路”国际发展联盟主席、联合国原副秘书长索尔海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瑞东分别致辞,来自四个大洲的15名发言嘉宾,分别从金融投资、可持续能源、数字化、性别平等、基础建设等角度,分享了相关案例和对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观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教授在主旨演讲环节,以“从技术创新到系统治理——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首先发言。

       蒋庆哲教授表示,2020年9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双碳”已成为中国坚定的发展方向。同时,系列顶层政策的陆续出台,也表明“双碳”已落实到具体行动,我国说到做到。此外,无论是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程度,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或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再次表明我国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面对“3060双碳”目标,我国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为此,首先需明确未来发展思路,拆分减碳目标,遵循“碳排放大国2030达峰期——低碳中国深度减排期——碳中和国家”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也有利于全球气候治理。

       实现路径方面,蒋庆哲教授在演讲中提出四大路径选择:

       第一,单一技术的突破。实现双碳目标是系统工程,但第一动力是技术创新。因此,应重点关注减碳(如节能减排技术)、替碳(如新能源清洁替代技术)、固碳(如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埋碳(如碳捕集与埋存技术)等单一减排技术的突破和快速迭代。

       第二,碳减排技术集成。为了更好地发挥减排协同效应,碳减排技术的集成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在产业间或区域园区内的共享,匹配与利用。为实现碳利用技术集成、协同高效,科学优化设计和协同效果评价至关重要。

       第三,区域碳中和协同创新。区域碳中和协同创新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园区内,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多元(碳技术、能源、产业、金融、碳管理等)一体的区域治理新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区域协同减排,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多元系统集成、“政产学研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的综合模式。为此,需在供给端、消费端和固碳端“三端共同发力”,聚焦区域碳循环和利用、区域绿色资源价值、区域复杂交易系统协同、区域碳评估与碳资产管理和区域碳减排技术支撑“五大抓手”。

       第四,系统治理。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形成有效的系统治理,需在“领域系统治理、防治系统治理、模式系统治理和政策系统治理”四方面开展工作。其中,系统治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便是零碳园区建设。零碳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碳中和”理念。零碳园区的实现,离不开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的支撑。在园区内部达到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此外,零碳园区建设的重点,应关注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和碳要素智慧化管理。另外,零碳园区未来建设需侧重考虑拓展零碳园区发展方向、完善零碳园区顶层设计、统一零碳园区评价标准以及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