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环境时评 >

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专家视点⑧ 丁明虎: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亟须加强

时间:2021-09-07 15:11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丁明虎

字号:TT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副主任 丁明虎

  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后,中国气象局大力推进高原气象站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因为技术受限制,早期主要是常规气象观测。

  青藏高原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米,有10万条冰川,总面积达19万平方千米,多年冻土面积为13万平方千米,常年积雪面积为30万平方千米。西藏和青海地区冰冻圈面积占整个高原的一半,对天气气候、防灾减灾非常重要,但我们对冰冻圈,特别是对冰川的研究不够。最近二十年逐步增加了一些积雪和冻土观测站点,但没有统一的观测标准,观测要素也不尽完善。当然,国外也是这个水平。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原冰冻圈灾害也越来越严重,给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相关倡议,号召各国针对高山冰冻圈采取行动。

  2019年,中国气象局组织了包括中科院、教育部在内的全国专家,在国际上率先设计冰冻圈基本观测标准,对川藏铁路、喀喇昆仑公路等关键区域的高风险冰川进行评估。2021年,《青藏高原冰冻圈与生态观测站网布局设计方案》印发,计划新建92个冰冻圈观测站,新建27个生态和遥感观测站。针对川藏铁路工程,计划新增5个冰川灾害监测站,按照气候区划和冰川灾害类型进行灾害重点防范区域规划和台站布局。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经过两年努力,我国已经新建了10个冰川、冻土和积雪观测站。另外,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和青海省气象局对原有的几十个积雪、冻土观测站进行了升级改造,以符合新的观测标准。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联合各部门优势力量,建设冰冻圈综合观测站,并针对难点开展攻关,尽快在青藏高原地区建成布局合理、观测功能齐全、业务规范和流程科学、运行稳定可靠的冰冻圈观测系统,推动综合观测能力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满足国家和中国气象局的业务需求。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加强冰冻圈人才队伍培养。冰冻圈地区是苦寒之地,冰川地区更是高风险地区,目前国内从事相关研究和业务工作的技术人员非常少,远远无法支撑国家的需求,把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事业的问题才能解决。

  通过这项工作,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形成系统、连续的第三极冰冻圈环境数据库,能为防灾减灾和重大工程提供科学建议,为国家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还能有效提升我国在高山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在冰冻圈监测技术、观测标准规范、数据共享、预报预测等方面为高原周边乃至全球提供示范。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