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环境时评 >

政协委员建言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之堤

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时间:2022-03-11 15:58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宛霞

字号:TT
  2016年,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六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明显向好,治理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水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薄弱、水污染风险源总量较大等问题。关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协委员认为,应久久为功,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

  回望过去六年——

  生态环境治理成绩与问题并存


  纵横东西、绵延几千公里,覆盖11个沿江省(直辖市)的长江经济带,面积超200万平方公里,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超全国的40%。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围绕长江搞了半辈子规划的全国政协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仲志余的关切所在。

  2016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拉开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序幕。2020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落实河湖长制,生态环境、水利、气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历时六年,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的系统性出发,流域机构强化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防洪、供水、生态效益显著。2441个长江干流岸线违法违规项目完成整改,腾退岸线162公里,完成干流1361座非法码头清理整改,退出小水电3500多座。2021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Ⅰ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达97.1%,较2016年提高14.8%。而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鱼类种群从几年前的108种恢复至167种,生态环境修复成效显著。

  然而,显著成效与发展背后的问题依然并存。一部《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深刻展现了长江经济带上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建坝占湖等生态环境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说,长江流域面广人多、经济发达、新业态发展迅猛、经济社会活动活跃,发生重特大安全环境事故事件风险仍然较高。

  仲志余认为,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干流沿岸和湘江、赣江、嘉陵江、岷江污染排放量大,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态势未从根本上扭转,建设项目导致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

  关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三峡库区保护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府参事张洪说,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林业保护和修复力度,实现了长江上游森林面积和质量的提升,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投资方式不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规律、投资来源单一且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期有序推进。

  展望未来发展——

  持续深入探索应对解决之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推进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基本要义。

  目前,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正加速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张兴凯认为,通过实现全流域重大风险防控、水资源调度利用、重特大事件处置调度指挥等一体化,建立健全一体化防控机制,有法律依据,有现实需求,更涉及长远发展。

  “当下,事故事件防控与环境保护、洪涝灾害防控与水资源利用不可分割,各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工作更不可分割。”张兴凯建议,通过纵向跨行政区域和横向跨部门间安全环境风险一体化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打通包括长江全流域的水利、电力、气象等部门涉及安全环境与应急处置的相关数据信息,开展应急演练等十分必要。

  如果说加强部门联防联控是从外部思考应对之策,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本身寻求答案,则是自内而外的求解之道。

  仲志余认为,强化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探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河湖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对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目前,气候变化导致水温升高,水流、水质状况改变,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增多,已成为河湖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压力来源。”仲志余说,妥善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应加强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测预警,统筹建设流域气象、水文、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提高气候变化模拟水平,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范围、深度、广度开展定期评估。同时,要发挥水利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的调控作用,推进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和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篇大文章,其中,相关部门和行业都应对标“国之大者”,持续着墨。

  2016年,中国气象局印发《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协同发展规划》,2021年,印发《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综合观测、精细化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能力。

  聚焦气象服务,张洪认为,气象部门在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洪涝灾害、干旱等提供气象信息支撑以及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缓解旱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气象部门大有可为。”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江清水定能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