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焦点关注 >

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创新实践系列报道⑥ 广东:用法治思维 持续提升极端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时间:2021-09-25 15:58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王天巍

字号:TT
  核心阅读:以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的体制、机制和法制的“一案三制”为抓手,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十三五”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政府持续合作的框架下,广东省气象部门以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的体制、机制和法制的“一案三制”为抓手,巩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不断提高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为高效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统筹发展与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高位持续推动 汇聚能力建设共识合力

  时间回溯至上个世纪90年代,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高位推动下,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法治化进程逐渐清晰。1997年,《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颁布,率先将气象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2000年9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决议》,启动气象灾害防御大气探测网、气象信息网、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体系的“两网一体系”建设,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上迈上新台阶。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将“补齐粤东西北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列为三项重点督办建议之一,聚焦气象水文自动站加密监测、相控阵天气雷达网、臭氧高空探测业务建设,着力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自然灾害防御基础能力,再次开启了广东气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创新驱动发展 筑牢业务基础支撑体系

  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政府加强省部合作,持续推动广东省气象部门“平安海洋”“区域数值预报重点实验室”等一批气象现代化重大工程投入建设、发挥效益,推动现代气象业务的全面发展,为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省12部新一代多普勒双偏振雷达分布图。广东省气象局供图

  基础“走稳” ,模式“自强”。从2010年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实现“大尺度天气不漏网”,到2020年的粤港澳大湾区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试验网突破“小尺度天气必捕捉”,全省基本建成了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一体化的现代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目前广东以GRAPES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为根本的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在提升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精细度和准确度上发挥着关键作用。2018年,龙卷风预警业务试验还实现了准确预警零的突破。2021年在气象预报预警创新深度融入大城市治理上,全省基本建立了以深圳为代表的“31631”重大灾害天气过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在防御强降雨强对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预案先行 不断健全防御组织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气象部门坚持预案先行,措施跟进,完善机制。2008年,《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由部门预案上升为政府专项预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广东气象部门坚持“数据共享、技术互融、流程对接、系统共建”,打造了基础数据信息“一张图”和防灾减灾“一张网”,共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决策辅助系统,推进应急、环境、水文等部门间预案精准对接和“+气象”的应用场景建设,用技术手段强化防灾减灾联动机制。

  2020年,依托区域数值天气模式、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等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与应急部门联合建立台风、暴雨预警信号与市县镇村四级防御行动挂钩机制,全省各级气象部门滚动发布未来1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的预警信息,可精准到受强降雨影响的乡镇。

  2020年6月5日至9日,广东省清远市出现了罕见强降水,累积雨量达到647毫米,根据四级防御行动挂钩机制,气象联合应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将强降雨信息发送到受影响的佛冈县石角镇。9日凌晨,石角镇诚迳村迅速转移了1500人,避开了2分钟后爆发的山洪灾害。广东省气象局供图

  依法履行职责 构建高效预警发布体系

  近年来,通过落实《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以点带面,广东省气象部门逐步构建省市县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的大格局。截至目前,广东省建立了102个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成了多部门共享共用的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用好广东“数字政府”等外部门发布渠道和媒体平台,对接各部门单位1483个新媒体账号,提速扩面联合发布预警信息,全省覆盖率达90%。同时通过统一各渠道通信协议标准,实现了自建渠道靶向精准预警“一键式”发布。制订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规范”系列地方标准4部。近五年,广东省共发布预警信息160亿人次,切实发挥了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第一声音、权威声音”的作用。

  规范标准约定 建立社会主动响应体系

  组织气象灾害主动响应机制,是推进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 广东省气象部门在极端灾害性天气防御实践中,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社会主动响应体系——

  2000年,省政府颁布《广东省台风、暴雨、寒冷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历经3次修订逐步完善,引导社会公众逐渐形成主动防御气象灾害的习惯。

  2015年,《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台风黄色、橙色、红色或者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为停课信号,首次从法规层面确立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工停课机制。为推动停工停课机制落地落实,广东省气象部门联合省教育、人社部门建立以预警信号为停课信号的“提前通报、同时发布”机制,极大保障了幼儿园及在校学生等特定人群的人身安全。另外还联合人社部门,推动21个地市将恶劣天气停工机制写入劳动合同标准版本,基本形成全社会自觉响应机制。

  2018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强化了重点单位的防灾主体责任,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与服务的职责。

  2021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明确了政府、企业、个人防御雷电灾害的责任。

  按照省政府部署,广东省气象局联合财政、保监、农业、水利等部门建立基于气象指数模型的巨灾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截至2021年4月,共出具98份巨灾指数计算报告。当台风、暴雨、洪水等触发巨灾指数,保险机构主动响应、快速赔付,发挥以奖代补的作用,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灾害应对准备工作。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