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谁在维护环境利益?

时间:2014-10-15 16:53来源: 未知作者:闫海超

字号:TT

 
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各方都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谁在维护着日渐脆弱的环境利益?又有谁能够为正在遭受破坏的环境利益争取一席之地,并为因此而受到损害的公众发出鼓与呼?
在“毒苹果”事件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身影——环保NGO。
 
回顾
——“毒苹果”事件发酵
2009年5月,全球知名的手机液晶屏代工企业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联建科技”)多名员工无端出现四肢无力、手脚疼痛的奇怪现象,甚至晕倒在工作车间。随后,60多名员工身体异样并陆续住院接受治疗。经过医院诊断后证实:罪魁祸首是一种化学溶剂——正己烷。
正己烷是一种无色液体,挥发速度比酒精快,但具有毒性,长期接触可致人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而当时,联建科技正是使用了正己烷代替酒精擦拭手机触摸屏。
联建科技员工超过1万名,职业病症引发的恐慌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快在IT企业间散播开来。
年仅26岁的员工阿景的遭遇成为众多致病工人的缩影:阿景最初被鉴定为十级伤残,但他认为应该是九级,为此他专门从苏州前往南京,重新做鉴定。九级与十级仅差一级,但这其中涉及赔偿金额却相差甚远。按照规定,十级赔偿款为10万元,九级则是16万元。
除了后续的赔偿款让阿景着实担忧,职业病的后遗症让阿景更为恐慌。遇到天气转冷,他晚上睡觉得盖3层被子,再冷些手脚便会发麻、疼痛,厉害的时候甚至会抽筋、出汗。
“苹果”有毒。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矛头直指苹果公司。据多份公开材料显示,联建科技是苹果公司触摸屏的重要供应商。
在这之前,在大众眼中苹果公司是一家市值位居全球IT行业之首的巨无霸企业,每一款新产品上市都会引发全球粉丝彻夜排队等候,每一款产品都在引领全球消费潮流;它也是一家曾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的企业,每年都会发布一份“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
而当“毒苹果”事件发生后,人们固有的观念被打破。原来,在光鲜、炫酷的外表下,“苹果”致污、侵犯和毒害的另一面一直深深隐藏在其秘不示人的供应链中,很少为公众所了解。
 
介入
——环保NGO联合采取行动
“毒苹果”并非只有一个,中国是名副其实的IT产业世界工厂,世界上一半左右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产于中国,由此牵扯出了整个IT行业的涉“毒”现状。人们惊讶的发现IT行业成为环境污染、触发职业病的重灾区,许多元件的生产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头,如印刷电路板、电池、电源、大量金属元件的电镀环节。
面对这样的现状,国内多家环保组织纷纷展开行动,以期改变这种局面。
2010年,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达尔问环境研究所等34家国内环保机构联合对苹果的供应链职业安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和尊严提出质疑,敦促苹果公司对联建科技公司员工的正己烷中毒作出回应。
与此同时,环保组织在与29个IT品牌进行多轮沟通后,先后发布3期《IT产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揭露了IT产业制造重金属排放的现状。
期间,环保组织对IT业的重金属污染展开调研。经过调研发现,长三角、珠三角等IT加工产业聚集的地方污染严重,不仅使接近这些工厂的社区受到影响,还造成大流域的严重水污染和中国近海的污染。
以IT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印刷线路板为例,其生产工序中产生了大量总铜、镍、铬等污染物。大量PCB生产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给当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严重污染。
在PCB企业中,惠州美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2009年被惠州市环保局检查发现,“铜超标5199倍、锌超标3.9倍、镍超标9.6倍……严重污染环境。”而这家企业的母公司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MerixCorporation,其2008年年报显示,Cisco和摩托罗拉是它最大的两家客户企业,采购额分别占到公司2008财年净销售额的11%和10%。
同时,和IT产业有关的电池、电源等行业的生产链也涉及重金属铅的排放,如果排放超标将污染空气、水和土壤,严重的将引发血铅超标事件。
2009年一年我国爆发了多起血铅超标事件。在云南昆明东川区、福建上杭县、河南济源市和江苏盐城大丰市等地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受害者从几十人到上千人。在导致公共健康损害的企业中,环保组织发现了知名IT品牌供应商的身影,比如2009年9月涉及当地121名儿童血铅超标的福建上杭县蛟洋华强电池厂,该公司为众多国际IT知名品牌提供相关产品。
在初步梳理出超标违规的IT产品制造商与知名IT品牌间的供货关系后,34家环保机构在2010年4月15日和16日向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二十余家国内外知名IT品牌的CEO发出信件,向其确认违规企业是否为其供货商,是否还有其他的供应商存在环境问题,以及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
在每一封信中,环保NGO都会向这些IT知名品牌提出这样的要求,例如:“我们听到和看到贵公司多次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承诺。由于贵公司的产品很大程度依赖供应链提供,因此确保供应商遵守环境法规应是贵公司达成环境承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贵公司能真正践行自己的承诺,从供应链环境管理入手,解决产品生产过程可能给社区和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侵害。”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表示,直接致信这些IT品牌而不是其供应商的用意在于,希望通过呼唤消费者来关注IT产业链的重金属污染行为,把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挂起钩来。希望消费者不仅考虑产品功能,也在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环境上做出选择,用购买权力来要求企业生产更干净、更负责任的产品。同时,促进企业加强其供应链的环境管理,以绿色消费推动IT产品的绿色生产。
 
回应
——艰难的前行
环保NGO的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相关企业的回应态度,人们拭目以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苹果公司做出的第一反应却是要求环保NGO提供联建科技是否为其供应商的证据,并称会进行调查,但不会透露任何细节或时间安排。
作为一家有着全球知名度和较高美誉度的跨国公司,这样的态度不免为人所诟病。
苹果公司每年发布一份“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这些话听起来美妙,但正己烷的出现显然揭示出苹果公司并没有尽到责任,所谓的条款不过是一纸空文。
在第一时间内,与苹果公司有着相同态度的还有二十余家,包括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IBM、摩托罗拉、HP、佳能、三星、LG、TCL、比亚迪、富士康、东芝、夏普和Epson等,均无回应。除此之外,只有部分企业及时做出了回应与跟进。
在2010年的苹果社会责任报告中,依然没有看到具体供应商的名单和资料。为了维护公众的环境利益,将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国内多家环保组织为此一直奔波不息。
2011年年初,阿景和几个中毒员工给苹果公司CEO斯蒂夫·乔布斯写了一封信,讲述了中毒事件造成的伤害,“希望苹果公司严格监管代工企业的违法行为以及为我们受害者出面争取应有的赔偿”。
在多家环保NGO的共同努力下,迫于社会的压力,苹果公司终于发布《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供应商联建科技的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随后,苹果公司逐渐改变了之前的抵触和否认态度,开始与环保NGO进行沟通,全面跟进NGO对其供应链污染提出的质疑。自2012年4月开始,苹果公司尝试使用NGO监督下的第三方审核,促进其供应商整改环境违规问题。
2013年1月29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大学、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五家环保组织在北京共同发布了第六期IT产业供应链调研报告,确认苹果公司大幅提升透明度并开展绿色采购,成功撬动一批材料供应商改进了环境表现。
 
反思
——政府监管缺位
回顾“毒苹果”事件的始末,固然我们要抨击苹果公司违背公认的商业伦理,逃避应尽的社会责任,怠于兑现环保承诺,疏于对供应链的绿色管理;我们要指责内地代工厂唯利是图,以牺牲员工的健康与权益为代价。但除此之外,环保NGO的积极表现更值得我们拍手称赞。在维护公众环境利益上,环保NGO可谓一马当先,可以说,正是它们给中毒的中国IT业开出了一剂“解药”。
另外,我们还不得不深思:类似罔顾劳动者权益的事件,在我国已经发生多起。这些跨国公司何以在家守规矩、在外却放肆行事?
这其中,监管缺位成为症结之一。在环保组织发布报告之后,公众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苹果公司的反应上,却忽视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的行动。例如,让人们颇感意外的是,最早发现苹果有毒的不是当地的监管部门,而是民间的环保组织。
要确保企业员工在一个安全和卫生的环境中作业,企业依法自然重要,但政府监管也必不可少,在侵权赔偿很难实现的前提下,当地政府的处罚威慑是保障工人权利的必不可缺的前提。
其实,整个事件的根本就在于利益,政府为了追求GDP而放松对企业的准入与监管,苹果公司为了利润最大限度的压榨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而供应商不得不在有限的利润空间里再去降低成本,使工人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工作。于是,处于产业链最底层的中国产业工人就成为了各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