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建筑设计:如何走出权大于法之“怪”

时间:2014-12-17 10:56来源: 未知作者:张华强 中国管理科学

字号:TT
       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这在城市规划领域得到了广泛共鸣。城市建设尤其是地标性建筑,属于至关重要的公共事项,必须受到法律、专业和公众的制约、监督。那么何为好建筑呢,《诗经·灵台》早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那就是要保持环境友好,尊重自然法则,不能搞权大于法那一套。
 
道法自然为“灵”
《诗经·灵台》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人与环境和谐的诗。而灵台则是周文王讨伐崇国成功后,在沣河西岸建立的以丰京为国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昭示着周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标志着国家机制的趋向完善。毫无疑问,灵台是权力的象征,也存在着使用民力的问题;然而为什么称之为“灵”?孟子早有解释:“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为老百姓所乐见则为灵,灵台、灵沼合围起来,叫做灵囿。
老百姓所乐见不仅仅是指其样子顺眼,更是对环境兴利除弊的必然结果。灵沼位于关中秦岭之北,沣河、灵沼河以及将两河连接起来的灵沼渠之间。“沣水东注,维禹之绩”,早先是大禹开凿河道,消除水患,疏导治理的结果。后来经文王挖凿疏理,形成灵沼河。两公里长的灵沼渠则连接沣水和灵水,起到天与地、阴与阳的交汇作用,又被人们称之为“龙渠”。取得军事胜利之后在这地杰人灵之处,筑台祈福上苍保佑子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然是人心所向。即便如此,灵台的构筑也是因地制宜,台高二丈,周围百二十步,并无贪大贪高之意。文王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所以“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这一点正是《灵台》一诗最值得关注之处,不可低估了其积极意义。
当然,灵台也有一个“经之营之”的设计过程,绝非率性而为。那时候没有“法”的概念,罔论环境法、建筑设计法之类。然而,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在客观上形成了遵循自然法的朴素状态,对王权的行使也是如此。一方面,灵台是集观察天候、制定历律、与民施教、动员战争、占卜大事、庆祝大典、会盟诸侯的一个多功用要地。其中天文观象台的作用,虽然给王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但也在试图寻找权力行使的某种道法自然的依据。另一方面,灵台的构筑不是仅仅满足一己的快意。史料表明,灵囿范围有七十里之大,但因为百姓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生活,所以大家并不嫌它大;甚至希望它的范围能够扩展,以便使更多的人受益。
 
环境和谐祛“怪”
按照自然法则,并不影响建筑形式多样性的存在;建筑灵与怪的区别也不在于追求多样性,而在于有无环境自觉。环境自觉上升到理性来认识就是法律自觉,而建筑的奇奇怪怪则缺乏的正是这种自觉,往往是在进行法律操纵。当然,环境无言,法律操纵可以使搞怪过关斩将,但民心可鉴。
从《灵台》一诗可以看出,文王经始灵台,是将环境友好贯彻始终的:“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意思是说,文王一行出现在灵囿的时候,母鹿竟若无其事地伏在树荫下。文王一行来到灵沼时,池中有不少鱼窜蹦了起来。清代经学家姚际恒评介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诗中)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灵囿内水草茂盛,野鸡、野兔等禽兽都爱去它那里;而且肥壮的母鹿皮毛光泽,鸟儿的羽翼洁白如洗,空气质量绝没有雾霾之虞。今天的建筑要想达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地或许是一种苛求,但至少应当将其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尤其是服务社会的建筑,不应当在人际间造成隔阂。比如将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山寨成美国白宫,就让村民感到疏远了许多。
 
避免自然之“罚”  
道法自然,建筑之道就是按自然规律办事。更进一步就是从法自然到自然法,以自然规律为法。 尽管什么是奇奇怪怪的建筑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人为法的作用所不能及之处,仍然要受自然法的约束。自然法则在无形中约束着每一个人,自然之“罚”将最终折射到对扭曲政绩的唾弃上。 
权力的行使必须对自然之“罚”心怀敬畏,不要把建筑搞成“权力下的蛋”。实际上,人民群众对奇奇怪怪建筑的诟病和腐败乱相有关。在周文王的时代,有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这虽属夸张,但既然是家天下,就没有必要搞现代意义的中饱私囊。也就是说,在灵台“项目”上没有腐败,别出心裁反而不合时宜。反过来说,《诗经》赞颂文王的“经始灵台”,就是要让后来者敬天法祖,“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明确事业前景面临的挑战,在强烈的危机感面前“为而不恃”。有人以为,《灵台》一诗描写的是文王园成游赏享乐之趣,显然与历史背景不符。文王在军事上虽然取得了征讨崇、迈这样一些小国的胜利,然而残暴的商纣王仍然对他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为而不恃”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建筑上有僭越之举,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更容易被对手视为进攻口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是一样,在建筑设计上搞怪,往往是忘乎所以的表现;由此加大自己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对立情绪则不足取。
尊重建筑规律,引入第三方论证机制。在《灵台》一诗中,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灵台是由谁设计的,文王只是提出了一个“经始勿亟”的原则性要求。从这一点来看,他没有妄加干涉。从灵台建成后有“矇瞍奏公”的配置来看,那肯定是在用人之长。“蒙”、“瞍”是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盲人对音乐的研究更为专注,所以乐工乐官常由他们担任,免受干扰。如果说如今的怪建筑是有权力之手在干预规划,那么让专业规划人员顶住干预也是勉为其难。那就不如引入第三方论证机制,为专业规划人员提供以科学态度进行陈述的机会,在程序上综合平衡,以确保绿色设计的推出。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