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拓展京城

时间:2015-07-27 11:49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倪元锦

字号:TT
    上线只有半年的“再生活”APP,却已经快速覆盖了北京市近300个小区。很多事情的改变不是因为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多数人都“多懂了一点点、践行了一点点”。
“再生活”APP

  想卖废品时,不知道去哪里找收废品的;打好捆的快递包装盒、饮料瓶、旧衣服,扔了可惜,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分好类的废品,拎到楼下发现全被倒入同一辆垃圾车……在北京,这些百姓与废品的“小纠结”,如今有了“再生侠”上门解决。
  在北京多个社区,当地居民用智能手机下载并安装一款名为“再生活”的APP,点击菜单中的“回收”,“召唤再生侠”按钮会弹出,再点击这个按钮,发出一系列指令,统一着装的“再生侠”会按用户定制的“最方便时间”和“服务周期”上门回收废品。
  
“再生侠”上门回收废品
  这些统一着装的“再生侠”会开着印有“上门回收物品、配送日用百货”的小车定时上门回收废品。“再生侠”说,目前回收产品主要有三大品类,生活类废旧物品,包括塑料瓶、易拉罐、纸类、包装袋类;废旧电子产品类,包括老旧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还有一类是旧衣物。前两种的回收价格“随行就市”,旧衣物则定期送往正规的捐赠中心。 
  把“老百姓”和“再生侠”相连的,是中国首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再生活”,目前日均上门回收的废品已近10吨。再生活(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凡将“再生活”定位再生资源回收运营商、家庭周期服务提供商。
  “废品钱”自动进入用户的APP账户,可在其便利店在线采购家庭生活日用品,便利店可购买到主流品牌的生活用品,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再生侠”在下次上门时会将用户订购商品免费配送上门并回收新产出的废品。
  垃圾分类在中国推行超过十个年头,收效依然不甚理想,而上线只有半年的“再生活”APP,却已经快速覆盖了北京市近300个小区,此外,还扭转了“再生资源回收”在百姓心中的刻板成见。提到“回收”,不再仅仅是废品站,亦或是收破烂儿的流动人员;随着“互联网+”的深入生活,“回收”是一个完备的链条,更是循环经济的基石所在。
  “每个人其实都有参与环保的向善之心,但若是大家践行环保与垃圾分类的成本太高或是太过麻烦,那么也会削弱其习惯的养成与积极性;而‘再生活’所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户参与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门槛儿,这也是用户对于这种新型废品回收模式普遍接受的重要原因”,夏凡如是说。
  
被互联网改造的需求痛点
  凡是百姓认为不便利的需求痛点,总会被互联网率先改造,这就是“再生活”团队所信奉的。有关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解决了回收领域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是居民找不到回收站,二是回收价格不透明。而“再生活”这种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严格执行标准流程等透明化、标准化的管理,可以让居民在卖废旧物品时更为安心。
  在多数居民处理废旧物品仅是“一卖了之”时,少数创业者却意识到“再生资源回收”恰恰是国家循环经济的基础。据了解,“再生活”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曾供职于银行,拥有十余年金融背景,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同时在生活中关注环保、践行环保,深感结合点的“时机已到”。
  夏凡认为,作为服务业,回收行业具有极大的可优化空间,O2O的模式能够改变用户对该行业的认识,促进“回收再利用”在用户当中的普及,例如工作人员会建议用户提前对物品进行分类,以帮助其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同时,通过周期性的上门回收废旧物品,也能帮助用户建立一种“有规划的生活节奏”。
  创业初期,创始团队曾数月“混迹”于破烂儿王大军,深度体验后,形成了自己的“生意经”:
  固废处理的产业链条很长,多数传统回收企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后端的“分拣加工”,而面向大众用户的前端基本是靠个体游商“散跑”收集,从而也就造成了目前国内废品来源不稳定、废品质量不整齐、回收倒手环节多、加工利用不经济等特点;而在强调体验经济的新时代,如果可以通过商业元素的组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则不仅可以实现标准化服务下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而且也可以加速废品回收行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进程与效率。
  
乘政策东风获社区认可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5)》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废玻璃、废电池等10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5吨,同比增长4%﹔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今年3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2015年流通业发展工作要点》,提出“促进绿色流通发展”,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协同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东风下,“再生活”公司业务推广伊始,得到了许多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认可支持。
  如何提高废旧物品“资源利用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回收”的经营模式将促进传统回收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型回收企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一些企业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线上投废、线下物流”模式,逐步改变传统回收“小、散、差”的状况。
  “再生活”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给位于再生资源最前端的老百姓直接提供服务,通过将“废品定期回收”与“日用品周期宅配”的合理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便捷、创造价值。也正是基于这种极其便民的O2O服务模式和再生利用的环保理念,“再生侠”的足迹,从最开始的丰台区方庄地区,已逐步拓展至潘家园、刘家窑、西罗园、马连道、角门、鲁谷等八大区域,服务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中。
  “再生活”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立足点滴小事,推进垃圾分类减排与再生资源利用,半年多的时间初见成效,他们已上门回收各类塑料瓶子超过120万个、纸箱总重超过400吨,如果按照废纸80%的利用率,每吨纸箱大约对应17棵树,再生活这半年的努力相当于为社会少砍了7000棵树。
  夏凡说,“回收再生资源”中也有些普通百姓难以了解的情况。
  比如,中国每年会进口大量废纸再生加工,这是由于国内的固废处理的产业链条很长,对于末端加工企业,有的回收来源不稳定,有的回收来源成本高,性价比时常竞争不过“洋垃圾”。比如,废旧牛仔裤其实可以制作防水涂料,而衣服的棉花可以做外部建筑的保温层。再比如“电池”,从几年前开始,大部分电池都做了低汞和无汞处理,可以被填埋处理。   
  恰如夏凡所言,很多事情的改变不是因为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多数人都“多懂了一点点、践行了一点点”。 
    在为这个年轻团队点赞的同时,举手之劳践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推进循环经济,是需要每位公众勇敢而坚定地迈出自己的一小步。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

NGO对外援助的支持与规范

NGO对外援助的支持与规范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已在走出去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尝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