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何为生态主义? ——《绿色政治思想》导读

时间:2017-11-23 09:33来源: 未知作者:刘琦

字号:TT
      安德鲁·多布森(Andrew Dobson) 是英国开放大学政治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环境政治理论。相关著作有《正义与环境:环境可持续性的概念和社会正义向度》《公正性和未来性:环境可持续性与社会正义论文集》《公民权与环境》等。本文所选择的是国内翻译出版的第二版(2012 年5 月版),属于环境政治学译丛之一。安德鲁·多布森在本书中将绿色政治思想分为两种:浅绿的(环境主义)深绿的(生态主义),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激进的绿色政治思想即生态主义。
      安德鲁·多布森从意识形态视角展开,说明了为什么生态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而环境主义不是,从而将两者区别开来;并进一步讨论了生态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与女权主义)之间的关系,指出确立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定位的意义。
      本书分为导言、正文五章及结语。根据其行文逻辑大致可以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文章的导言,从政治层面给出了意识形态的定义。第二部分包括书中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从意识形态的三个规定性出发,论证了生态主义符合意识形态的三个规定。第一章是总论部分,对生态主义的“内在结构” 进行概述,指出了生态主义的基本原则, 后文则是对第一章内容的展开。第二章讨论了生态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三章在对当前社会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未来“可持续社会”的特征,第四章探讨了如何实现从当前社会转向“可持续社会”的战略。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与结语。探讨了生态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之间的关系。并在结语部分说明了从意识形态角度将生态主义与环境主义区别开来的意义。
      首先,作者第一部分中从政治层面给出了意识形态的三个规定性:一是具有一套分析和理解世界的核心价值与理念;二是对当前的社会加以批判性分析, 并提供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或政治规划;三是必须提供政治行动的纲领, 指出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途径。作者指出,生态主义符合这一意识形态定义而环境主义在三方面都不符合,因而环境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
      紧接着作者在第二部分说明了为什么生态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一是生态主义基于人类生存前提,提供了一个理解周围政治世界的“地图”——有其独特的哲学基础与价值取向。正如第二章所述,生态主义聚焦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贯穿着深生态学的价值原则, 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从而使得生态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区别开来。
      二是生态主义描绘了未来可持续社会的特征。增长的极限是生态主义的核心议题之一,正是由于增长的极限主题和生态中心主义的道德推论,必然要指向一个“可持续社会”。生态主义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强调可持续:一是发达国家中个体的物质商品消费应当减少;二是人类需要并不能像我们今天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得到更好的满足。在此基础上,生态主义对当前增长带来的问题展开了批判,质疑当前的消费理念,指出需要(对人的生存和文明而言的根本性的东西)和想要(满足我们愿望的额外的东西)之间的不同; 并对人们当前的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批判与质疑,进而探讨了未来可持续社会一种可能的模式——生态区域主义模式。
三是生态主义有其绿色变革战略。作者在第四章考察了生态主义对社会的“激进的重建”的两种策略:议会活动或超议会活动(生活风格、社区、直接行动和阶级等)。指出与环境主义相比, 把生态主义带入政治议程面临更多的困难。作者讨论了在现行民主制度下生态目标所遇到的难题:一是虽然不能将生态主义与威权主义等同,但生态主义与民主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二是“新的选民”利益如何被代表的问题;而现行的民主结构和分界不易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现实政治中,绿党政治、绿色运动试图通过影响立法进程从而达到目的,但鉴于生态主义主张的激进的政治与社会变化,依赖于自由民主框架内的运作是难以实现其目标的。就超议会活动而言,作者指出仅仅靠“意识变化”就能实现社会与政治生活的激进运动是不现实的。社区实践可以为未来社会的构建提供参考;而寻求生态主义变革的阶级基础也是必要的,这一阶级基础在作者看来是失业群体。
       最后,作者在第三部分中将生态主义与它试图挑战的那些意识形态进行对照比较(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认为生态主义不属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或社会主义中的任何一个。
      就生态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而言,作者认为环境主义与自由主义是相容的,但生态主义则不是。生态主义内在地提出了关于好生活的问题,其中包含一种对人与自然适当道德关系的概念,而自由主义赞成的是在生活中有发展和追求自己道德目标的自由。生态主义对各种“极限”的强调等同于对某些理所当然的自由的潜在限制,尤其是在生产、消费和交通领域。
      就生态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而言,作者认为两者差异体现在:第一,对“共同生活”的不同界定上,保守主义所说的共同生活是从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界定,并由传统来表达;而生态主义的共同生活是一种穿越物种边界的本体论和道德意义上的共同生活。第二,关于代际的看法,保守主义感兴趣于过去的保护与保持,而生态主义着眼于未来的保护与保持。第三,两者不同是根植于关于人类本性及“不完美性”的相关争论。保守主义认为人类就其本性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带有缺陷的,因此旨在使社会完美化的政治计划会建立在无法改变人类缺陷与弱点的岩石上。而生态主义相信人类生存条件是确定的而不相信人类的本性是确定的,因此人类能够实现转变。
      就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而言,作者认为两者的争论集中于:一是关于当代社会病态的根源。社会主义将资本主义视为根源,政治生态主义者更喜欢将其归结为“工业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受到批判。二是关于“环境”的概念本身。环境在生态主义者那里,多指向生态学和自然,社会主义者批评其忽视了其他的、更为紧迫的环境难题。三是关于增长的极限的探讨。作者认为对绿色社会主义者最有用的测验是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关于生产增长的物质限制的根本性绿色立场。
      就女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关系而言,作者认为女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结合是较为紧密的。两者有更多的相容性,它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与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有共同之处。但从根本上说,生态主义是独立的意识形态,根本区别在于生态主义以一种根本性的方式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本书是一部难得的环境政治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畅销书,在环境政治学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作者对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区分,正如作者所论述的那样,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意义深远的。这为我们把握多种环境政治理论提供了初步的谱系参考。
      书中对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探讨对我们而言是具有启发意义的。虽然作者指出了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张力,但两者之间的张力可以视为更具建设性意义上的。因为从意识形态角度而言,两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社会主义与生态主义都是一种目的取向的政治意识形态,描绘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理想未来。另一方面两者的价值理念必然导向一种道德目标;正如生态主义内在地提出了关于好生活的问题,其中包含一种对人与自然适当道德关系的概念,而社会主义的实现也有赖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育。两者作为意识形态的共通性,无疑为生态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能。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