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我的“熊猫森林”之旅

时间:2017-11-08 14:41来源: 未知作者:廖诗涵(自然名:鸢尾

字号:TT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因为生活着16 只熊猫而得名“熊猫森林”。今年,我在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开启了为期5 天的夏令营活动,这几天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熊猫小站”活动中3.5 公里的跋涉。
    我们首先进入了天然的熊猫森林,这里没有人工林的整齐,但有最原始的美感。自然林里不但有大熊猫爱吃的拐棍竹,还有蛞蝓,因为长得像没有壳的蜗牛,老师就打趣地称它为“没钱买房子的蜗牛”。之后我们还遇到了会吸血的蚂蟥。我们在自然林里画下了自然林的样子,之后来到了人工林, 人工林里面的柳杉排列得很整齐,有些柳杉的树皮上还长着青苔,用树枝挑开,还会看到白色的虫卵。跟自然林不同,人工林没有那么多的竹子,还可以看到一些蕨类植物和绣球花。
    第三天的竹艺活动令我记忆犹新。我们先按照老师的方法用竹条做了名为“咪咪羊”的蜻蜓竹编, 然后老师们拿出了一大截竹子,示范了怎么把竹节用锯子锯下来,并用砂纸磨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组的人依次做竹筒,我先用锯子在竹子上刻下一道印子,然后再加快速度锯向竹子。竹子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响声,还有竹子的细沫在空气中翩飞,不小心就会飘进眼里。在烈日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汗水滑过……几分钟之后,我的笔筒半成品做好了。
    结营的时候,20 位营员对这里的生活恋恋不舍, 舍不得这里的花,这里的草,这里的树木,还有这里的人。所有的记忆将一直伴随着我,让我不断去亲近和了解自然。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