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环保工作怎样适应“新矛盾”

时间:2018-01-22 15:51来源: 未知作者:admin

字号:TT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读“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认为,社会矛盾在本质上讲的是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 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
    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发展不平衡,主要包括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人群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本质,是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匹配,特别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领域,满足不了各类人群的需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韩庆祥认为,发展不充分,既体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也体现在中国制造需要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升级等方面。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韩庆祥说,把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它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 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团队认为,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要求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表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这是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盼温饱”“求生存”, 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讲,就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统领当前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根本要求。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对于环保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十九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落实为路线图、施工图。
    一是明确一个主题。就是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二是贯通一个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融会贯通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域和环节,指导推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三是扛起一个责任。就是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底线,明确各部门责任清单,实施差异化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严格责任追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四是聚焦三个目标。以到2020 年、到2035 年、到2050 年为时间节点,聚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类型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深入研究提出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的具体指标。
    五是抓好六个重点。构建并严守三大红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
    六是强化六个保障。强化环境法治保障,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提高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环保投入保障,增加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强化基础能力保障,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监测体系,健全环境新闻发布机制;强化人才队伍保障, 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国际合作保障,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