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社会组织:青少年环保公益教育的非正式力量

时间:2020-03-31 11:39来源: 未知作者:冷元红

字号:TT
    随着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巨大挑战,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各国致力的共同事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流行语。在政府之外,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环保公益行列。在这种趋势下,担负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青少年,我们的孩子,能够做些什么?作为公益资源提供者的社会组织,又将在其中有何作为?

了不起的小小公益人
    2016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收到一位8岁女孩的来信:“我是受铅水污染影响的孩子之一。我很努力地参加抗议,为其他孩子发声……希望可以和您或您的妻子见面,这将会鼓舞人们的士气。”
    小女孩叫阿马里扬纳•科佩尼,她所在的密歇根州弗林特市2015年被曝饮用水铅污染,上千万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为科配尼的这封信,奥巴马当年5月份亲自前往弗林特市,慰问、支援当地市民。
    无独有偶,受弗林特铅水危机的触动,11岁的女孩吉坦嘉莉•拉奥经过反复试验,于2017年研制出一款简单易用、可快速检测水中铅含量的电子设备。拉奥也因此获得了Discovery Education 3M青年科学家挑战赛冠军, 被誉为“ 美国最杰出青年科学家”。
    不单单是科配尼、拉奥,在更广泛的公益领域,还有很多儿童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其中,一个叫杰克逊的8岁男孩,创立了自己的公益组织“I am”,为无家可归者发放“福袋”(Blessing Bags)。5岁的女孩凯瑟琳在看了一部关于无数非洲孩子因为蚊虫叮咬感染疟疾而死亡的纪录片后,发起了蚊帐募捐活动,最终募集到足够买6000顶蚊帐、拯救2万人的善款,并说服比尔•盖茨为“只要蚊帐”基金会捐款300万美元。
    科配尼、拉奥、杰克逊、凯瑟琳,这些小小公益达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美国青少年公益教育的结果。

社会组织的责任和机会
    英国哲学家普德曼有一句名言: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无处不在的公益活动,为美国青少年的公益习惯培养提供了行动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不仅有学校给予的正式教育,也有教会、NGO等各种社会组织提供的非正式教育。
    我国政府也一直在倡导、推动青少年环保公益教育。20世纪80年代,“七•五”计划《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中就提出环境教育要从幼儿园和中小学抓起,21世纪又将其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2016年开始,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举办每年一度的“世界青少年环保交流大会”, 以此宣传、推动青少年关注并参与环境保护。
    尽管如此,与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相比,我国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仍然偏弱,公益尚未成为一种习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青少年的公益教育依赖于学校,没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而学校囿于教学的压力和师资等资源的有限,对学生也主要是进行环保知识的学习和价值观的宣贯,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机会匮乏,“知”多“行”少。
不过现在,一个有利的条件是,在政府倡导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活跃在各个公益领域,可以成为学校之外的非正式力量,在行动层面担负起青少年环保公益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公益习惯、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018年国庆期间,我们在温榆河岸开展了“净滩” 活动。小志愿者招募发出后不到一天的时间,20多个名额就报满了。期末考试前一周的公益活动,原本以为备考期,参与的少,但没想到报名很踊跃。
    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80多次包括环保在内的线下公益活动。一个感受是,80后、90后的家长中,相当一部分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也有很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积极支持者。
    简而言之,无论是从政策环境还是供求关系来看, 社会组织作为青少年环保公益教育的非正式力量,都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机会。

形成环保公益教育的合力
     青少年环保公益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配合。
    学校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教育阵地,也在不断探索、改进。比如,有的学校对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提出了量化要求,有的则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公益活动资源。
    我女儿所在的小学建立了一支家长志愿团队,为学生的上下学交通提供安全保障。寒假前,学校的少先队负责人找到我,说学校打算成立一个公益社,邀请我担任社长,希望家、校、社一起,共同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益习惯。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社会组织是“行”,是非正式教育,学校是“知”,是正式教育,家长则是青少年参与公益的关键影响方和支持方。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家庭结构中,孩子通常处于核心地位。对青少年环保公益的教育,也将惠及家长,以孩子来带动整个家庭进而整个社会关注环境、参与公益。
    我们希望以此为开端,探索出一套“家”“校”“社” 三方联动,共同对青少年进行环保公益教育的机制和模式。

行动中潜移默化
    在青少年环保公益教育中,社会组织作为活动的主要提供者,在活动的设计、开展中需考虑青少年的特点, 推动他们去探讨和思考。
    比如,每次活动的最后,我们会鼓励参与的孩子交流、分享活动的感受和思考。结束后,也鼓励孩子们以语音、绘画或文章等各种方式回顾活动,把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交流、回顾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在一次“净滩”活动后,有个小朋友写日记,回顾了捡拾垃圾的过程,最后谈到她的感受:“今天的活动中我体会到,不能随便扔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但有些垃圾对植物动物都有害。我们要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今天的地球又干净了!”
    另一次去北京排水展览馆参访,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孩子回家继续查阅水污染、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环保创作。这也是再思考的过程,诸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定要珍惜水资源”“ 水资源有限,我们要保 护水资源,让我们一起为保护水资源尽一份力吧!”,有的孩子甚至开始监督家里人用洗菜做饭的剩水冲马桶。
    在行动中感知、思考,进而量变到质变,潜移默化, 是孩子天然的成长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习惯培养方式。

结语
    “母鸡在农场里孵蛋,但是小鸡崽却没有破壳而出……小路两旁的美景曾经是多么引人注目啊,但是现今那里只有仿佛被大火洗礼过的焦黄蔫巴的植物。这个地区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连小溪也难逃魔爪。垂钓之人再也不到这里来了,因为鱼儿都已绝迹。”
    这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其1962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导致灾难的情形。
    我们相信卡逊的描述不会成为现实,因为我们的公益教育将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一代一代生根发芽。
    (冷元红,星星草青少年公益成长促进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