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汾渭平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思考

时间:2022-01-19 15:34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赵亮

字号:TT
  国务院新闻办于10月27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写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白皮书介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目前,中国已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密集的行动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坚持“增气减煤”同步,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

能源转型助力汾渭平原气候治理

  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协调一致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内,由中国政法大学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的汾渭平原气候环境治理圆桌研讨会以“汾渭平原气候环境治理,能源转型,气候、环境和社会统筹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等政府部门,山西省检察院、西安铁路法院等司法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中国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以及NRDC的合作伙伴,山西科城环保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环保组织“空气侠”等相关方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以汾渭平原协同减污降碳为目标和重点,从环境、气候、能源多个方面,以及政策、立法、执法、司法、金融多个维度,探讨了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路径与市场,转型金融助力碳减排与气候治理,以及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兼环境治理工作的政策与机制。

汾渭平原地区结构性挑战带来的环境困局依旧存在

  汾渭平原地区从2018年取代珠三角,被纳入国家蓝天保卫战主场之一。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地区大气治理的力度与成效更加显著。
  然而,汾渭平原地区结构性凸显的困局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在能源结构方面,汾渭平原主要供给能源仍以燃煤为主,煤炭消费占比近90%。其中劣质煤的灰分大、硫分高,清洁取暖进展落后。在产业结构方面,汾渭平原过度倚重重化工业,本地区火电、钢铁、焦化等行业企业数量多、产量大,产业上下游配套的中小型企业集中,装备水平低,污染治理水平差。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以火电、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需要大宗的原材料和制成品运输支撑,而当地超过80%以上的原材料与产品通过公路进行运输。
  曾经空气质量榜单上倒数几位以河北城市居多,如今,汾渭平原地区多个城市出现在榜单之上。除此之外,西安和咸阳等城市的排名也多次靠后。
  2021年3月发布的《汾渭平原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观察报告》则进一步印证了结构性问题带来的困局:截至2020年年底,汾渭平原接驳铁路专用线的钢铁企业粗钢产能合计2338万吨,该区域粗钢产能4500万吨,汾渭平原钢铁行业外部冶炼物资铁路运输量占比为30%,公路运输占比为70%。公路运输过程中,伴随道路扬尘等移动源污染等风险依然存在,而这是制约钢铁行业清洁运输的重要因素。
  突破困局,成为所有产业的共同课题。因此,无论是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还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汾渭平原地区的结构性问题都获得了更多关注。

能源转型是汾渭平原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和推动气候治理的关键选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汾渭平原作为重要的煤炭能源集中区域,同样也要把能源领域转型作为重点。
  2021年以来,基于汾渭平原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观察,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指导下,“空气侠”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开展了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专题调研。小组在韩城选取了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做首次调研,通过现场观摩与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企业在环保治理进展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深入了解。通过行业标杆的引领,调研小组已同多家企业建立了互动关系,后续还将扩展推进范围。
  钢铁行业之外,汾渭平原焦化和煤电行业也在“空气侠”观察范围之中。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涉及汾渭平原地区的多为焦化行业和煤炭行业。2020年以来,“空气侠”联合区域内合作伙伴,开展了多轮次的行业调研。基于调研,小组共同发布了多份行业观察和城市观察报告。其中,2020年发布的《零下6度的天空:吕梁大气观察报告》获得山西环保厅厅长批阅。在2021年年初,散煤治理观察行动再次启动。推动煤炭等低碳清洁利用,也将是未来的发力点。
  涉及能源转型的案例研究也已经开始。调研小组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积极借助专题研讨会等平台,讲述并传播能源转型的好故事。唯有带动多方力量参与和行动,汾渭平原的蓝天天数才会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果才会更丰硕。

汾渭平原处于多个重大战略复合情景,机遇更多

  从大气治理视角来看,汾渭平原在2018年成为中国蓝天保卫战的三大主场之一。经历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周期之后,汾渭平原又迎来“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的新阶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出台,为包括汾渭平原在内的污染防治主场地区提供了新的政策指引。
  从流域视角来看,汾渭平原11个城市的地理空间维度上都位于黄河流域范围内。那么,201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样适用于汾渭平原地区城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纲要》提到黄河流域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这也是汾渭平原地区面临的重要机遇。
  从“双碳”视角来看,中国政府此前自主宣布减排承诺,陆续出台了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其中的“1”是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则包括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其他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后续将继续完善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在内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查考核等保障方案。汾渭平原地区作为高碳排放地区,也将在系列政策中被赋予重要角色。
  综合来看,汾渭平原处于“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黄河流域生态与高质量发展以及碳达峰和碳中和等多个重大战略复合的区域。随着区域协同立法进程的推进,汾渭平原地区也将在推动结构转型的同时,获得诸多政策机制利好。
  引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的一句话“让每个中国人成为减碳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与各位行动者共勉。
  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认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的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这个进程中,我们需要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法规标准体系的重构以及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她表示,这场变革对化石能源以及资源依赖型省份来说任务格外艰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向污染宣战的同时,还要向碳排放宣战,故“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刻不容缓,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王灿发教授作研讨会闭幕致辞时指出,希望各方携起手来,为汾渭平原地区减煤降碳之仗建言献策,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赵亮,空气侠发起人)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探索创新 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探索创新 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以砚山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为例

在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黄润秋部长明确指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