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自主消费对生态保护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2-09-07 10:21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梁伟全

字号:TT
       对于当今社会发展而言,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现阶段的消费模式正发生着向生态消费和消费升级方向的转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要消费而不要消费主义将作为新消费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则加以坚持。国人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使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将变得十分必要,依据生态消费理念的要求,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节约等方面,提高消费群体的自主消费能力,将对适度、全面、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产生积极意义。

生态保护意境下自主消费的特征

       所谓“自主消费”,是指以自主需要和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消费方式,这种行为并不是通过外在的刺激达到被动的满足,而是实现自我提升的一种消费方式,对自然和艺术的审美消费就是自主消费的形式之一。依据生态消费观念的要求,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自主消费所实现的是一种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能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方式,是以绿色、发展、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根据的科学消费观。关于消费,其过程的发生与变化常常反映着购买者的需求与意愿,如果消费行为以个人或群体的理性为基础,消费方式将体现出更加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自主消费使消费主权重新掌握在购买者手中,决定购买的行为是由消费者个人喜好或收入预算所决定。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背景下,自主消费将发挥更多积极的意义,产品本身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内在及品格得到相应的提升。

       保护生态环境意愿下的自主消费是一种集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于一体的消费方式。消费者以自主消费为基础和前提,能够持久、主动和对自我负责地选择购买产品。首先,购买者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通过适当引导,会形成于自身具有积极意义的消费习惯,针对不同的购买需求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从商家手中重新夺回消费主导权。不良商家往往通过媒体等宣传途径,通过明星效应刺激消费者群体,不断激发其购买欲望,导致消费者养成被动的、不良的消费习惯。这种消费方式并非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真实的消费主动性应该不受外部刺激所干扰,在选择购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反思外部刺激,通过理性思考决定这次购买是否发自内心,是真实的需要还是外部刺激头脑一热。

       自主消费作为一种主动的消费方式,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购买所产生的效果将长久地发生作用。消费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使消费主体产生持久深刻的快乐和受用。我们现实中购买的不只是物质实体,还常常包含着精神类消费,如对自然、音乐以及美术的审美消费,即使是物质消费,也常常伴有精神满足的现象。这种“非物质的”消费方式,无论是否搭载于物质产品之上,它所带来的精神满足都具有持续性特征,自主消费不会因一时的刺激选择购买而带来懊悔,也不会因不实用而产生“弃之可惜”的烦恼。严格来说,只有主动消费才易于实现购买者身心的真正满足。

       自主消费带有的主动性和持久性满足皆是以对自我消费的负责为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消费的目的不是追寻他人为自己提供的虚假满足,而是立足自身个性,满足自我的需求。面对外部刺激不动摇,根据自己真实的需要和审美选择性消费,从而获得持久积极的感受。另一方面,自主消费是自我选择的消费方式,很难不具有对自我负责的特征。需要明确的是,消费个人或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对自己负责,与对他人和环境负责具有内在一致性,如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自己,也应该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对社会与自然负责任的态度选择自主消费,以自主购买代替盲目消费。

自主消费对生态保护的积极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消费需求正经历从低水平向高要求的转变,过去简单的生活方式不再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消费行为正向复杂化和多样性方向转变。这种消费需求及其行为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其不合理性。一种被动非自主的消费方式正在给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带来巨大的冲击与破坏,使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因此,为了当代人和后代的长远利益,我们的消费行为必须向自主消费转换,向有利于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持续开发和利用的方向转变。

       自主消费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的消费方式,既满足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消费需要,又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自然风貌,是保证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科学消费理念。消费主体进行有意识的自主消费,既符合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与发展要求,又能够给自然资源再生和发展提供有利空间,使消费者在满足了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不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从长远利益看,当代人消费行为向自主性转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满足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消费的安全性与持久性的需要。

       自主消费在生态保护中表现出了与生态消费相同的影响,有利于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适度性、全面性与可持续性。自主消费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适度消费也具有一致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样要求适度。对自然资源全面性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包含着消费者的生活所需,还包括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自主消费是经过消费者个人或群体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是生态和社会资源与自身消费能力相匹配的结果,从而达到节约自然资源的目的。另外,自主消费意味着消费目标不仅有物质性的需求,更多的包含了消费主体在精神层面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更有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适度性和全面性的开发与利用,既维持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又为自然生态资源的再生提供了合适的限度。消费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将会形成消费的良性循环,满足一代又一代人对于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实现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消费者转向自主消费的现实困境

       当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向自主性消费的转变还需要时间,在现实中的推广远比理论的普及要困难得多,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不会一蹴而就。但是,可以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去努力。生产消耗的不合理表现在生产及消费结构的不可持续上,以及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开发过度影响其再生能力。具体表现为浪费型生产消费、毁坏性生产消费和失衡型生产消费。浪费型生产消费都具有高耗能、低产出、效率低下的共性,在相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毁坏性生产消费,着眼于眼前利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计生产消费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一种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式的消费方式。自然山石因矿石开采导致无法修复的损坏,西北多年以来的风沙防护林因树木砍伐毁于一旦,企业生产为了收益最大化将未处理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臭水沟等事件,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地、水资源以及自然景观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毁灭。失衡型生产消费,草原过度放牧引起的无草可牧,过度捕捞造成的无鱼可捕,森林砍伐导致的土地沙漠化,以及旅游环境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失衡引起的破坏。

       另外,从消费者群体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转变困难的原因,表现为生活领域的消费与浪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受西方国家消费主义的影响,人们很容易失去消费的理性而大肆购买,造成许多不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生产承载力的消费,这期间较为典型的消费浪费包括:第一,消费过程中的铺张浪费,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消费群体,同时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第二,消费过程中的破坏殆尽,废旧电池得不到针对性处理,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危害比想象中大得多,一颗普通电池就可以使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彻底污染;每年数百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造成对海洋生物的残虐屠杀,对海洋生态系统毁坏殆尽。第三,消费过程中的恶意攀比,一顿同样的餐食可以供养整个家庭,却常常无法填满个人的“食欲”。另外,消费者心理的失衡常常造成伤敌八千自损一万的后果,攀比消费的背后是心理的进一步失衡和还不上的贷款,这样的消费方式对紧缺的社会资源将是沉重的打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中国社会从20世纪末开始步入“消费社会”,这种社会形态的转变既意味着巨大的生活福祉,也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沉重的环境代价,并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全球生态效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将人们的消费习惯转变为自主消费绝不是导向禁欲苦行,而是基于人自身幸福与利益权衡所考虑的科学消费观念。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自主性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群体培养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意识,还将不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态资源消费中的整体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多地体现出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趋向。在消费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出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节约的意愿。从消费者和生产者群体的角度讲,自主消费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因生产生活浪费而引发的排污排废。另外,自主消费本身具有的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特征,对于克服“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的长久开发和利用。相信不久的将来,自主消费将作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对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梁伟全,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

自主消费对生态保护的积极影响

自主消费对生态保护的积极影响

对于当今社会发展而言,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