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以城市宣传培育全民绿色低碳意识

时间:2023-01-13 16:12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张清华

字号:TT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还处于不断优化中,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将是一场硬仗,需要汇聚全国各方力量,广泛凝聚共识,共同采取行动。

       城市作为承载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既是高人口密度聚集区,也是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长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未来还将不断有农村居民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和集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城市宣传,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氛围,推动城镇居民率先垂范,主动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对激励全民深入参与减排行动,推动落实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色低碳宣传开展的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连续10年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国各地积极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连续多年持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绿色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2013年6月17日首次确立了“全国低碳日”,每年全国节能周、全国低碳日各地都举办精彩的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2018年6月4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简称“公民十条”),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美丽中国;2019年10月29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并实施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先后又开展了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部自2018年起连续多年部署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推选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征集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和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等;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部门自2019年起连续举办的“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倡导提出135绿色出行倡议,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出行模式;2021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共同制定发布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新时期以降碳为重点的时代任务,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七部门又共同制定发布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的行动目标,在促进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方面做出详细部署,旨在推动全民绿色低碳生活再上新台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中国角举办了题为“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的主题边会,将绿色低碳行动的宣传推向了更高的平台。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启动了“绿色消费•低碳生活”2022北京绿色生活季、“上海绿色消费季”等活动。北京绿色生活季设有绿享生活、绿动京城、绿畅出行、绿唤未来、绿助光盘、绿色金融、绿碳积分、绿游山水八大板块,涵盖食、住、行、游、购等领域,市民参与减碳量活动可获得绿碳积分,兑换丰厚奖品等,据悉,活动累计吸引超过636万人参与,带动减排行为超8800万次;上海绿色消费季系列活动也是覆盖衣、食、行、用等多个方面。各大城市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激发和释放绿色消费需求,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

城市绿色低碳宣传的成效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得到大力提倡,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93.3%的受访者认为公民自身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公民生态保护意识、节约意识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并在主动节约用电、开展垃圾分类、减少塑料物品使用、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使用、绿色出行等方面基本能做到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等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理念得到很大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商场、绿色景区、绿色饭店、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校园等。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也发现,居民在践行绿色消费、减少污染产生等关键领域普遍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知易行难”的现象。由于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文化习惯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对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程度不同,能够匹配的引导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稍显单一,要实现将绿色低碳理念转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和主动选择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对城市绿色低碳宣传的建议

       推动形成全面绿色低碳意识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持续推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城市宣传工作方式方法。

       第一,因地制宜、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我国城市在资源禀赋、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异质性。在宣传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等内容时,宜结合本地居民结构、居民行为特征、本地激励政策和工具情况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区分主次,将对本地环境治理及减碳影响大、有约束措施或有效激励、有具体解决方案的领域作为重点开展宣传,避免造成“假、大、空”,无法落地实施。

       第二,把满足居民需求同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当前各类宣传有片面或过度强调“节约”“减少”概念的倾向,有些宣传甚至鼓励人们为了低碳绿色改吃素。片面强调“节约”忽视了伴随着城镇化而来的合理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的基础需求,既与目前通过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有悖,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超九成公众认可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却“言行不一”,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对绿色低碳的宣传应注意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更加重点突出“绿色”和“低碳”理念,并与配套的“绿色”“低碳”评价体系以及产品供给结合宣传,传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是反对无节制的奢侈消费,不是要降低居民的生活品质不让消费”的正确认识,最终形成绿色、低碳、节约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消费方式,促进消费增长与碳排放的逐渐脱钩。

       第三,将标志性节日宣传和常态化日常宣传结合起来。如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休闲和工作的重要场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微博、微信、各类视频网站等社交媒体的活跃和流行使得开展常态化绿色低碳宣传具备了条件,给日常宣传提供了阵地和舞台。建议在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标志性节日的主题宣传活动外,积极运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公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平台开展常态化线上宣传,不断传播绿色低碳认识、知识、工具方法、典型案例、先进榜样等。

       第四,将理念宣传与长效激励机制政策实施结合起来。为了促进居民绿色低碳行为的培育,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建立了碳普惠机制,将居民的不同低碳行为转化为碳积分以兑换奖品或权益,引导居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国家相关部委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鼓励居民个人和企业用电绿色化;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行业主管部委建立低碳产品、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目录等,对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具有支撑作用。在宣传推广活动中建议将意识宣传与当地的长效激励机制政策宣传结合起来,提供行动指引、方法指导和渠道引导,把广大群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热情转化为绿色低碳生活的具体行动。

       第五,大力发动企业特别是各类平台型企业,争做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播种机、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潮流的先行者、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实干家,进一步扩大城市宣传的同盟。企业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除了积极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外,在与城市居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比如在城市中盛行的外卖领域,即使消费者想主动绿色、节约,但苦于没有小份菜可供选择以及无法影响实物的包装决策等,还是会被动造成食物浪费、大量外卖垃圾等环境问题。外卖平台公司可以推动商户提供简化包装、智能订餐服务,推动形成适量、适度选择餐品的生活模式。同理,线上购物平台可以加强对绿色零碳或低碳产品的推送和推广,提升消费者绿色低碳产品的购物体验,这必将对实现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张清华,北京科吉碳市场与绿色零碳政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人居环境建设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人居环境建设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