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翠云廊古柏历经风雨缘何根深叶茂?

时间:2023-09-20 15:00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张厚美

字号:TT
       位于金牛古蜀道上的翠云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绵延300余里,有着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被誉为“蜀道灵魂”“世界奇观”。千百年来,翠云廊无声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追求,蕴含着中国人的生态智慧,成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真实写照。

“一树一档”挂牌保护

       剑门山区气候和土壤适宜柏木生长。翠云廊植树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历代都有在官道两旁种植树木的传统。当地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大规模植树有6次,其中宋明两朝的种植规模尤其巨大:宋代真宗、仁宗、徽宗、宁宗都颁布了关于沿官道植树的诏令,明正德年间的剑州知州李璧更是沿线植柏达数十万株。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树,逐渐形成以古柏为主、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翠云廊沿途有古树名木42种20973株,其中柏木20391株,占比97.2%,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剑阁县按照“一树一档”要求进行全面普查并挂牌保护,逐株定位、标号、登记,采集坐标、树高、冠幅、胸径、树龄等信息,“一树一档”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实行身份化识别管理。翠云廊每株古柏都有一张“身份证”,每一株古柏的身份牌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可看到古柏的身份信息、历史典故、保护措施等内容,还标明了责任单位、管护单位及管护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组建古树名木专家库,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鉴定,实现省、市、县认定、审定“三级管理”。剑阁县构建县、乡镇、村组、网格员“四级”树长组织体系,创新建立蜀道古树保护“林长+树长”模式。根据古树名木分布和乡镇区域,划定12个县级树长责任片区、 45个责任段。严格落实“定树、定人、定责”制度,逐株挂牌编号,划定责任到人。

“一树一人”日常巡护

       在翠云廊,每一株古柏都有专人管理。在剑阁县1037名生态护林员中,翠云廊自然保护区有专职护林员50名,主要负责日常巡护等工作。每天来回穿梭在翠云廊,开展日常巡护、森林防灭火、病虫害监测预报等工作,管护该段7803株古树。生态护林员除了清理枯枝树叶、白色垃圾,观察树木生长状况,一年中还会分时段开展重点巡护。每年10月到次年5月重点是防火,3月到4月重点是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夏季则巡查是否有因天气造成的损害。一旦发现古树有异样,就立即上报,及时处理,确保每一棵古柏都安全健康。同时,生态护林员还要向游客宣传古柏保护知识、讲解如“剑阁柏”“帅大柏”等古柏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柏、保护古柏。此外,剑阁县还组建了一支由古蜀道沿线9个乡镇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应急、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97名青年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以及由6个中小学校65名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组成的“柏小青·护蜀道”青少年志愿服务队。联合218名“树长”常态开展古柏保护。

“一树一策”科学救护

       扫描古柏身份证上的二维码,手机界面跳转出古柏的电子档案。树高、树径、品种、位置经纬度等全方位信息一览无余。身份化的识别管理模式,能够随时对古柏生态环境、生长发育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便于对长势衰弱的古柏“一树一策”制定保护措施。近年来,剑阁县聘请四川省林科院、省林勘院、四川大学、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专家重点对蜀道沿线古树开展了全覆盖“体检”。按照“识别一批、保护一批、救治一批”原则,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健康普查”,对翠云廊长势濒危衰弱古柏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救护方案,采取地上环境综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等措施进行辨证施治。自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采取防腐修补、砌石填土、围栏保护和支撑加固等措施复壮救护古树394株。针对古柏树龄长、脆性大、面临着虫害侵袭等问题,累计整合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对全县境内古柏砌石填土3500余株,白蚁防治1800余株,支撑加固337株,还投入30万元资金为古柏购买保险……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参与古柏保护工作,让古柏在“私人订制”的保护环境中健康生长。迄今为止,已经有四川国光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广安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企业参与认养60余株古柏,募集资金50余万元。

“植柏护柏”深入人心

       翠云廊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 “交树交印”等制度,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均发布植柏护柏的政令,先后出台“官民相禁剪伐”等制度,尤其是明代的“交树交印”制度,成为我国古人算“生态账”的典型实践。自古以来,当地老百姓把护树、护路作为一种造福子孙的美德。即使在苦难的时候,这些古树也没有被砍伐,说明老百姓有敬畏之心。为更好地保护古柏,散居在翠云廊景区附近的10多户80余人在搬迁时,没有一丝抱怨。正是制度的有效约束和群众的有力保护,才让翠云廊得以延续千年。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正式将县(区)、乡(镇)行政首长离任时对古柏保护情况进行工作交接要求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剑阁当地已完成2次县长离任交接和20余次乡(镇)长离任交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东方智慧,支撑着当地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的自觉行动。剑阁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2%,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8天。2022年剑门关景区接待游客223.53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1.22亿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应从“交树交印”制度中学习把握“潜绩”与“显绩”的辩证关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要狠抓外部约束,又要注重内生动力,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更加重视基层群众首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守住绿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守住绿水青山 打造生态名山

七月的北京酷暑难耐,想找个地方去放空发呆,偶然的机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