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多元共治 助力黄河上游生态协同治理

时间:2023-11-17 09:48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赵亮 汪悦

字号:TT
学习:首届黄河上游生态法治高峰论坛

       以法治之力守护母亲河安澜,提升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8月12日,由甘肃省法学会主办,甘肃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临夏回族自治州法学会承办的“首届黄河上游生态法治高峰论坛”在临夏举办,来自甘肃省内及北京、上海、陕西、青海、宁夏、辽宁6省(区、市)的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等重大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的实施,突出“黄河上游生态法治建设”主题,聚焦黄河上游生态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交流。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原司长别涛、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树义等著名专家学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立法背景及其实施等方面作了主旨报告。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由甘肃省内外34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保组织等共同发起并成立的“黄河上游生态法治协同创新平台”。

       本次研讨会的第四单元以“新时代黄河上游生态治理法治化中环境NGO的使命与履责”为主题,来自各高校、检察机关、法院、律所和环保组织等的生态环境领域内的实务工作者交流各方真知灼见。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临夏州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和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兰州大学法学院的专家教授分别进行交流分享。空气侠创始人赵亮在本专题下作了题为《多元共治 助力黄河上游生态协同治理》的报告分享。

案例:从末端治理到减污降碳协同

       空气侠对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关注始于2015年。彼时,乌海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治理成为环境观察的聚焦点。乌海及周边地区地处黄河上游,位于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蒙宁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区域内煤炭、石灰石、粘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煤焦化、氯碱化工基地。由于该地区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交叉污染严重、排放叠加效应明显,遂一直备受关注。

       2019年以来,空气侠致力于从第三方视角着手大气污染治理,已先后6次组织开展了以大气环境治理为主的专题调研,力图通过无人机第三方影像观察、大数据分析、环保督察、策略传播、多元共治圆桌研讨、报告发布与政策倡导等多种路径,有效推动重点园区和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守护北方生态屏障。不仅如此,空气侠线下调研超30家工业企业,推动超60条环境问题整改或加速治理,撬动企业环保治理投入累计超2亿元。空气侠不仅同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及乌海、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等多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当地关联企业建立有效沟通,阿拉善盟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分局、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南分局先后实地探访空气侠打开的多元合作渠道,跨区域联动更加密切,同时促成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庆华煤业公司等当地企业先后向公众打开社会监督的大门。上述所列的部分基层实践,为推进全民行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以及助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22年10月,空气侠、湖南创意环保、合一绿学院三家机构联合发布《乌海及周边地区减污降碳观察报告(2019—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空气侠及其合作伙伴在乌海及周边地区开展的6次专题环境调研行动为主线,用“生态屏障 能源基地”“国家战略 地方政策”“减污降碳 多元共治”和“治理建议 共筑蔚蓝”四个篇章,呈现出为期4年的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有效探索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路径。同时,《报告》于当年10月26日以邮件方式递交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约一个月后,空气侠收到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对《报告》的邮件回应:“(空气侠)提交的资料已移交有关业务部门,希望继续支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这一案例的实践作用在于,互动层级的有效突破使得空气侠在专注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深耕在气候变化、“双碳”政策的背景下,黄河流域上游多元共治在社会组织第三方视角下衍生出的全新方向。

       2021年7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通知》指出,将在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地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摸清试点行业碳排放水平与减排潜力现状,建立试点行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和方法。“双碳”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为助力多元协同减污降碳从源头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022年,空气侠联合伙伴机构,开始在一些案例中探索并应用新型工具——碳排放评价。碳排放评价也称为碳排放环评,作为减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环,是一种评估和衡量机构、工作场所、项目或政策措施对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及其潜在影响的工具。2023年初,在合一绿“成蹊计划”支持下,空气侠启动了“黄河中上游地区焦化行业减污降碳行动”,调研范围涉及黄河上游的乌海,以及中游地区的韩城、临汾和吕梁等城市。“成蹊计划”的行动目标在于推动基于碳评价的“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工作方法在焦化行业中的应用,探索完善产出伙伴机构可资借鉴的源头减污降碳工具,利用碳排放数据,深入评价行业行为,由此带动公众参与减污降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在乌海的案例中,采用了专家讲座、园区企业调研和多元主体减污降碳座谈交流等工作策略。在专家讲座环节,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丁岩林副教授为乌海全市环保系统(包括地区执法人员)做了最新政策和法律的解读;在园区企业调研环节,空气侠一行和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南分局一同进入当地典型的工业园区,走访调研企业在污染防治和碳减排方面的现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在多元主体减污降碳座谈交流环节,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专家、环保组织和企业有关负责人利用相关源头管控的案例,共同探讨破解困境的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空气侠注重深度跟踪已调研企业的最新进展情况,并保持与环保职能部门、专家的常态化互动,有关资讯动态时常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滚动传播。这样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长效机制,获得了相关方的积极评价,也使空气侠的现状得到极大的改变。从“汾渭平原”到“乌海及周边地区”,以碳排放环评等工具为抓手,以流域视角关注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以跨行政区环境多元共同治理探索实践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空气侠团队环保行动的重要表征。以此为鉴,更加坚定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完善路径: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路径

       一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组织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工具,广泛传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案例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以公众科普先行,如沿黄各省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系列科普、山西等地开展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系列活动。另外,以黄河流域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承载,将诸多古建筑、古村落等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作为开展公众科普的窗口,是重中之重。实践中,空气侠在“CN计划”的支持下,身体力行,启动“传统村落能源转型与气候传播计划”,通过探访传统村落,以跨学科的视角挖掘并总结其在能源转型、气候应对方面的智慧案例,并进行多渠道的广泛传播。

       二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量的联合,开展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典型案例、典型城市的梳理与调研。开展流域联动,强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调研,形成观察报告或政策建议,合力守护黄河生态。2021年,空气侠等25家单位联合发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行动网络”,实现共同关注流域内水源生态保护、湿地和物种保护、污染防治、垃圾分类、气候变化、绿色消费、生态环境教育等议题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量的联合,覆盖区域达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8个省区。上述“首届黄河上游生态法治高峰论坛”中,34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黄河上游生态法治协同创新平台”则是对流域内重点区域展开探索的积极案例,协同政府有关部门,敦促治理提速和高质量发展落地。

       三是深度参与在黄河流域省份开展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组织开展黄河生态保护专题研讨交流,推动政策优化与配套法治体系完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2021年,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指导、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主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法治保障利益方分享交流会”,省内主要环保社会组织和高校环保社团学生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共聚一堂,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陕考察中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会议中有关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立法进程、司法裁判及执法方法的讨论对健全我国生态法治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赵亮,空气侠创办人;汪悦,空气侠环境项目官员、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多元共治 助力黄河上游生态协同治

多元共治 助力黄河上游生态协同治理

学习:首届黄河上游生态法治高峰论坛 以法治之力守护母亲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