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减塑”助力新茶饮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2-13 15:31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王欣晨

字号:TT
       2023年10月28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善水环保)联合主办的“探讨‘减塑’如何助力新茶饮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暨减塑指标体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新茶饮品牌企业代表、高校学者、环境咨询公司以及环保社会组织等20余人共同就本次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快速发展,拥有年轻消费群体近2亿人,2023年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新茶饮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塑料的大量使用给气候、土壤、水环境和公共健康带来了诸多威胁,并对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国际上对塑料污染治理越来越重视。政府和消费者对于新茶饮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预期,希望企业可以在新常态背景下转变发展模式,关注塑料污染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实现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中华环保联合会公益部副部长王甲佳为会议致欢迎辞。他表示,治理塑料污染任重道远,影响广泛,中华环保联合会愿意与各环保组织一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加强务实合作,共同探讨相关议题,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共同作出努力。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助理主任赵娜娜围绕“国内塑料污染治理政策趋势”作了主题发言。她指出,促进产品和材料的可持续设计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胡宇鹏博士基于循环经济的塑料污染治理路径评估与优化、明确污染问题的性质,提出塑料污染治理的根本解决方案,同时针对新茶饮行业的塑料制品,评估塑料禁限替代措施的效果。他认为,促进新茶饮的杯子回收再利用是重点,可利用现有销售网点开展鼓励回收工作,利用碳普惠工具建立消费者的回收行为激励机制。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许君针对“新茶饮企业减塑评价指标体系”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表示,由于国内新茶饮行业产生大量塑料废弃物再加上“减塑”管理不到位,2023年,善水环保和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结合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政策以及趋势、企业“减塑”行动现状,联合开发新茶饮企业减塑评价指标体系。

       商道纵横合伙人曹原围绕ESG框架下新茶饮行业的“减塑”问题,从现实情况和企业角度进行论述。他认为,在“双碳”背景下,降解不是减塑的最优方式,而物理回收、化学回收、代替原料等方式是从源头实现环境友好的最重要途径。他提出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伙伴及消费者共同参与、编制茶饮行业ESG评价和指标、自主提升“减塑”各种有效举措对于企业评价的权重三个方面来推动新茶饮“减塑”行动。

       星巴克中国可持续发展部门经理项雅娟通过对于星巴克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解读,提出了“回馈大于使用”的概念,并分享了星巴克的可持续包装理念,详细阐述了在减量、重复利用、回收等方面的具体行动。她表示,新茶饮行业包装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需要更多的品牌和机构去共同完成。

       活动的最后阶段是圆桌讨论环节,由善水环保顾问刘华主持。圆桌嘉宾们就“新茶饮企业如何‘减塑’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其中曹原和赵娜娜一致认为,善水环保“减塑”指标体系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减塑”评价结果,推动新茶饮企业重视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对新茶饮行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可以塑造产业未来的关键点。下一步,善水环保将继续加强与新茶饮企业、高校学者、环境咨询公司、社会组织等多方的交流,共同探讨新茶饮企业“减塑”方案,同时结合新茶饮企业“减塑”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减塑”评价,促进新茶饮行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

“减塑”助力新茶饮行业实现可持

“减塑”助力新茶饮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10月28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