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美丽河湖扮靓“诗意宣城”——安徽省宣城市保护水生态做活水文章纪实

时间:2024-01-29 11:00来源: 中华环境作者:周明助

字号:TT
       安徽省宣城市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地理位置优越,既有徽州诗意,又有江南古韵,还是“文房四宝”的故乡,素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称。

       近年来,宣城市坚持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高站位、宽视角、大格局、多措施加强水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变“水患”为“水利”,立足打造“人湖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宣城样板”,保护水生态成为宣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最靓丽底色。

推动长江大保护,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

       水阳江是宣城人民的母亲河,属于长江南岸支流,地跨宣城市绩溪、宁国、宣州3个县(市、区),全长254公里,流域面积8934平方公里,在宣城境内有华阳河、朝阳河、双桥河、宛溪河、牛耳港、北山河、裘公河7条主要支流。宣城市坚决贯彻执行国家作出的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以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宣城)经济带”为目标,促进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体制机制支撑。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事前预防、预警提醒、原因排查、结果反馈、整改巩固等系列闭环管理机制。制定国控断面污染强度处置应对管理办法,实时摸排水阳江沿线污染源底数,持续开展常规、应急监测,适时加密巡查频次,重要水域安装视频监控,进行24小时水质监测,动态绘制水阳江污染源示意图。在水阳江重点流域布设常规监测点位15处、应急监测点位40处、安装视频监控24处。

       项目推动整治。积极申报白马宕湿地建设工程、水阳江水生态修复项目,依托人工湿地建设、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河道及滩涂地生态修复等,实现修复湿地72万平方米,预计入江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污染负荷削减超30%。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完成青弋江、城东联圩城区段水阳江等4条主要支流治理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了双桥河、周寒河、沙河、北山河等21条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道总长100.7公里。全力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水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14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5亿元。主动对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总投资575.8亿元。利用2000万元生态补偿省级资金,重点支持新安江流域水源地涵养能力、污水处理设施、水环境综合治理等4个项目建设。

       纵横联防监测。实施纵向横向联防联控,横向与南京市高淳区、芜湖市湾沚区、马鞍山市当涂县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开展跨界治理,实现上下游共商共议;纵向深入摸排水阳江辖区沿线污染源,形成管控任务清单,实行水质管控会商周调度。大力开展小水电生态修复,对侵占生态红线项目予以拆除,高标准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组织修订了小水电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实施方案,编制生态流量调度运行方案。定量监测设施做到“应装尽装”,全市现有达到生态流量泄放要求的小水电站124座,80座加装生态流量计量设施,44座采用无节制泄放,对市、县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

推进湖泊湿地治理,打造美丽宣城“心肺”

       南漪湖是宣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美丽宣城的“心肺”。为了保护好这一宝贵的“心肺”,宣城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成立指挥部,抽调专业人员,搭建工作专班,建立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方案,深入系统谋划,明确时间节点,协调推进,形成了南漪湖综合治理强大合力。

       加强市级统筹。探索多元化系统治理投入机制,明确定位和股权结构,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邀请湖泊治理专家和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参与,高水平规划、推进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湖泊流域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典范。扎实推进无量溪河、桐汭河等南漪湖流域各项水污染防治重点,精细提升无量溪河出境水质,保障南漪湖水质稳定达标。

       着力综合治理。建立“厂网河一体、供排水一体、建管运维一体”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开启“水当家”工作模式,搭建城市智慧“水管家”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生态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惠民工程,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降低污水溢流污染河道风险,减少污水对城市水体的污染。一方面,制订南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方案,涉及六大类36个工程项目,总投资约70.07亿元,并请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省级驻点工作组的专家进行驻点帮扶。另一方面,从2020年起全面启动老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通过三年分批开展,截至目前已完成23条道路、25公里改造任务,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全部改造任务的96%。通过建设雨水、污水两套排水系统,解决了雨污混流、错接乱接等问题,实现污水入厂、雨水入河,既保障了水体生态质量又减轻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压力,大幅度改善了老城区雨污合流现状,明显缓解了污水溢流问题,有力保障了南漪湖流域水质。

       注重整改成效。组织开展南漪湖清理养殖等专项行动,拆除44家畜禽养殖场,清理积存垃圾、水面漂浮垃圾50余吨,拆除南漪湖围拦网等7828亩。对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占用南漪湖滩地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借助无人机加大巡河频次,高效解决相关河湖问题90余处。 

整治黑臭水体,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宣城市将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作为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纳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全市对“十四五”期间排查上报的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实施分级管理、“拉条挂账,逐一销号”,并遵循“系统综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按实际情况科学制订“一水一策”整治方案,通过建设控源截污、内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水系连通等工程,全方位攻坚推进。

       多元治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组,形成政府领导、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积极参与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体制,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加强部门协调,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鼓励公众发挥监督作用。

       源头治水。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结合村庄清洁行动,通过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和专项排查相结合,将排查黑臭水体全部纳入整治任务清单,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并推动河湖长制向乡镇、村级延伸,落实监管机制。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科学实施清淤疏浚,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和岸线管理。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小微水体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小微水体村级片区、乡村级河湖长名录,并在水阳、朱桥等地打造小微水体示范样板。

       长效治水。针对黑臭水体通常具有易反复的特点,宣城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巡查与管理,定期开展采样,持续跟踪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将黑臭水体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支持,充分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等各项涉农资金,扎实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十四五”以来谋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8个,总预算41799.3万元,申请中央资金30085.2万元。其中已入库项目两个,总预算8594.5万元,申请中央资金5137.5万元。截至2022年底,全市19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整治完成,提前完成“十四五”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切实改善了农村水环境,加快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

撬动补偿杠杆,将生态好水转换为“经济活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高质量保护的前提下,宣城市靠着优质的水源做足“水文章”。

       撬动水生态补偿机制。出台《宣城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将16个国控断面全部纳入补偿范围。细化污染赔付因子,新增化学需氧量污染赔付因子。坚持好水补偿原则,对于水质目标为Ⅱ类的断面,其年度实际水质类别不低于Ⅲ类,均可获得补偿,同时优化核算方式,采取月度补偿与年度奖励相结合的补偿核算方式,提高各地治水积极性和主动性。“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9100万元,产生污染赔付资金4800万元,净获得省级补偿资金4300万元,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有效改善了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市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2017年的71.4%提升到2020年的85.7%,水质达标率100%。“十四五”期间,全市国控、省控、市控地表水断面由“十三五”的32个增加到38个。2022年,宣城市因水环境质量优异,净获水生态补偿资金3303万元,名列全省第一,全市1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首次实现双百,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13个在用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好水转换为经济发展活水。宣城市水阳镇利用好水生态,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四位一体经营发展模式,开启淡水虾蟹产业三产融合的发展新模式。该镇目前已拥有5万亩优质养殖水面,养殖鱼、蟹、虾、鳖等名特优水产品,年产河蟹、鱼虾等2万多吨,总产值达7亿元,形成以幼蟹培育、成蟹养殖为主导,以青虾、鱼类养殖为辅助的规模化、品牌化特色水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产业基地,产品销往苏、浙、沪、粤等地。其中全镇幼蟹培育面积4万亩,幼蟹年产10亿只,占全国幼蟹市场的1/8,产值高达2.6亿元,幼蟹培育规模居全国乡镇之首。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强劲的水经济产业规上企业,水权交易正式落地,有力地将生态好水转换为经济发展活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美丽河岸风景线。宣城市借助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依托好山好水,聚力打造全域旅游的“宣城样本”。全面开展河湖岸线绿化工作,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治水管水、爱护河湖的新局面。结合生态水利项目建设,精心打造省、市级幸福河湖示范点。坚持以示范引领带动河湖管护升级,陆续完成沙河洪林集镇段、水阳江水阳集镇段、朱桥摇橹小镇段等8处省、市级幸福河湖创建验收,区域生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昔日脏乱差的河湖一跃成为如今的“网红打卡点”,成为本地及周边市民一日游的首选之地,既打造了美丽河岸风景线,又提升了城市综合品位。


       【周明助,安徽省宣城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