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人与自然 >

荷花情结

时间:2021-07-07 16:13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7版作者:燕开济

字号:TT
  我小时候对荷花就不陌生,因为那时村里有个“藕坑”,夏季各种颜色(以红白为主)的荷花开得满满的,我常在坑边观赏、玩耍,回到家便用水彩块在硬纸上涂鸦。母亲经常给我煮菱角、炒藕片吃,讲述与荷花有关的故事。父亲常用大草书写周敦颐的《爱莲说》,讲解其中的字句,还给我取过一个号:“不染不辩”。

  我对荷花近距离的观察、查瓣数,是从2000年开始的。这一年,我去京拜访了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他家中有假山、花树、草坪、仙鹤,还有一个小荷塘,塘中有一朵莲花开了很多瓣,据他说是200瓣,我们同去的人都感到神奇。画家信佛,胸前挂一串佛珠,口中念念有词,他指着这朵莲花说:“史书上有记载,一千年前出现过(这种现象)。”我们的思维瞬间被他带到一种神秘的境地,似乎走进了太虚幻境,回来时,我们都说沾了一身仙气。此后,我便开始留心观察荷花,并开始查瓣数,看看能不能发现200瓣的荷花。

  一次我去家乡(滕州)的红荷湿地寻找、游赏,看到一群着装靓丽的女子在亭子下面聊天,她们谈的是古代写荷花的诗词,也谈到了格律,这让我非常惊讶。这年月研究这个(诗词格律)的不多了,便想与她们搭讪、交流,可觉得是一群女孩,又持外地口音,便止住了脚步,转身在一旁找了个地方坐下,假装看手机,实则听她们“高谈阔论”。后来她们谈到:“莲花虽然高洁,出淤泥而不染,但莲花也离不开淤泥呀!没有淤泥和水,莲花怎么能生长?淤泥和水不正象征着辛勤劳动而又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吗?”

  这个观点让我感动,于是我便走上前与她们交流,并主动当起了“导游”,向她们介绍红荷湿地和它的作用:红荷不仅是用来旅游观赏的,其主要的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有机质,净化水质;湿地犹如地球之肾,可将水中有毒有害物质过滤掉,使河流水质良性循环。

  滕州湿地分为两种,一是生态湿地,二是人工湿地。前者主要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保护生态,后者则是人为开发保护、种植一些有用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等。滕州除微山湖红荷湿地外,还有6个人工湿地,都种有荷花。每当夏季来临,几处湿地荷花竞相开放,让人心旷神怡,激动万分。

  当然,荷花对水质、水深、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滕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湿地上游水质管控非常严格,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执法人员便采用“溯源法”对河流沿线重点污染源和相关污水处理厂进行现场检查,并在敏感点位上提取水样化验分析,及时解决污染问题。去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领导亲到滕州水污染防治现场帮扶指导,对滕州水污染防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此外,滕州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控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滕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走出一条新路,形成了“滕州模式”在全省推广。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

  打造一个优良的湿地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滕州最初的湿地是一家造纸厂废水沉淀池改造而来,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当时造纸废水经机械、化工处理后,仍不理想,于是又挖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沉淀,有专家建议在沉淀池里种植荷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池上种植速生林。这样对废水又做了进一步净化处理,对解决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作用,当时称之为“氧化塘”。

  我还曾问造纸厂厂长,氧化塘里的荷花怎么没有我老家村里的荷花鲜艳呢?其后,滨湖矿建滕州港,把港泥堆成了小岛,上级部门及专家来滕视察,建议把滕州港附近的水面保护起来,滕州开始对港附近的湖面进行规划,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除了尽可能地保持原生态外,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禁止当地渔民进入湿地捕鱼,“退渔上岸”,再人工种植水生植物,培育水生动物的繁殖,把港泥建成了红荷广场、小李庄等景点,以保护为主,逐渐形成规模。

  如今的滕州湿地“万花红紫一齐开”,发展有4A级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风景区,并设有“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等。

  随着湿地规模的逐渐形成,我也增加了到此旅游的频次。去年,我再次泛舟于微山湖,寻芳探幽,体会李白《江上吟》的感受,更是去人工湿地寻找那种多瓣荷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我发现了多瓣荷花,问一老农:“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朵莲花开了这么多瓣?”

  老农说:“这是品种的原因,这叫重台莲花!”“噢!原来如此!”书画家的“玄虚”终于被解开。我也不禁感慨,美丽的画卷就在眼前,何必西天万里遥!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