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自然生态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生态 > 优美乡镇 >

海宁袁花镇:“阳光经济”点亮绿色低碳发展路

时间:2023-08-01 09:25来源: 中国环境APP作者:王雯 万琳华 石佳

字号:TT
       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日,浙江海宁袁花镇长啸村村民对“阳光”总有着不一般的情感。

       在长啸村,光伏电池板排列整齐,屋顶、河面、路边,随处可见。在夏日烈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太阳出来就赚钱,村庄美了、游客多了、钱袋鼓了”,这是该村村民对光伏电池板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太阳能光伏板,既是当地村民的“致富伞”,又是长啸村打造零碳村庄的一大“法宝”。


       2013年前,长啸村是当地知名的生猪散养大村,全村有三分之一农户是生猪散养户,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为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扎实践行“两山”理念,该村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摇身一变成为“无废村”“零碳村”,靠太阳“打工”壮大村集体经济,吸引省内外很多人来取经考察。

农业转型促发展 养猪专业村的新赛道

       “淡艳山光似画屏,一峰才过一峰迎。花溪共富山水绿,勇立潮头踏歌行。”这两年,每每说起长啸村,这两句诗的描述恰如其分。

       但当时间回溯到10年前,长啸村因生猪养殖而闻名,全村有三分之一农户是生猪散养户,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翁良官就是其中之一,“夏天你到猪棚里走一圈,出来的时候,人身上都是臭的,猪粪往外面流,村庄环境很差。”

       “村里因为养猪,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别人说起来都直摇头。”长啸村党委书记许国初回忆道,这让村两委痛定思痛、狠下决心,要搞生猪退养,也要找到合适的替代产业。

       一头忙着外出考察,相中了污染少、效益高的食用菌种植业;一头挨家挨户做工作,为村民讲解生猪退养的必要性和产业转型后的未来规划,消除大家顾虑。

       2015年9月,全村腾退生猪养殖。原来的猪棚改成菇棚,同时借势袁花“阳光小镇”的光伏产业特色,与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携手,将流转出来的107亩土地打造成全省首个棚下养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探索新型特色产业之路。

       食用菌种植需避光栽培。农光互补——正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土地立体化的增值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不仅可以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也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新产业带来的变化也让村民们十分满意。许益民是长啸村的食用菌基地种植户,当年,他和其他村民一样,以养猪、鸡鸭为生。种植菌菇后,村里会派指导员传授给他们种植经验与方法,同时,每年省里的食用菌种植协会也会邀请众企业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据统计,基地年度生产食用菌180万棒,可吸纳200多名生猪养殖户转产和就业,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许国初算了一笔账,一个菇棚一年的净利润大概在3.5万元到4万元,一般来说,一个农民会承包5个菇棚,一年就能赚20万元。

       “许书记说过的话都一一实现了,我们当时的决定非常明智。”包括许益民在内的不少村民这样感叹。

“农光互补”带共富 光伏特色村的新思路

       长啸村“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的意义,不仅是对于转产的生猪养殖村民,更是对于该村的所有村民。

       从基地的运行模式可见一斑。村里先向农民以大约每亩800元的价格租土地,再由村里出资建设食用菌大棚及农业基础设施,一共建起食用菌大棚71座,农户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同时还实现了“一地五金”,分别是光伏发电上网收获的电金、光伏电站土地租金、大棚租金、设施设备租金、村民种菇和打工的收益金。


       基地稳了,菌菇产业茁壮成长,也引来更多相关企业入驻。2020年,浙江康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搬到长啸村,开展桑黄等品种的菌种培育、菌棒生产、菌棒培育和生产销售。企业还和长啸村开展“村企结对”,打造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

       “村民们负责采摘、整理、开包、切片、烘干、包装等工作,我们会适当放一些利润给他们,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浙江康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脉农业“共富工坊”负责人郁国初告诉记者,一方面通过定向招工、灵活就业等模式,制定倾向性酬劳增长机制,目前提供零工就业岗位20余个,年均增收2万元;另一方面,建立项目保底收益,根据企业盈利情况,吸纳“共富合伙人”,每年获增股金分红。目前已有“共富合伙人”5人,年增收5万元,稳步实现增收致富。

       把“富余劳力”变“富裕动力”,让特色产业变“阳光经济”。2022年,基地一年可利用太阳能发电收入590多万元,为村级集体增收80余万元,年均发电量约550万千瓦时。2022年,全村光伏总发电量占总用电量的28.9%,每年可节约标煤1680吨,减排二氧化碳4350吨。

       走出基地,漫步村庄。不难发现,除了菌菇大棚的屋顶光伏,还有村民家的屋顶、村路边的路灯,都装上了光伏板。

       “夏天太阳大,一个月的发电量最多能到200多度。一年下来,总发电量有2000多度。”村民俞再明告诉记者,家里有张电费卡,光伏板发电的收入和每月的电费都是从这张卡收支,年年有余额。

       如今的长啸村,可以说是把阳光转化为财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经济”。

零碳公园助“双碳” 网红旅游村的新活力

       一块太阳能光伏板,给长啸村带来的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生态账,还带火了当地的美丽经济。

       “这棵几十年的老树,现在是我们村的‘网红树’,前来游玩的游客都会在这里‘打卡’拍照。”许国初说。这棵树位于河堤畔,树干笔直、树冠茂盛,长啸村在打造村庄景点时,特地将它保留下来。

       2021年,长啸村着力打造“花溪侠影”美丽乡村精品路线,融合江南水乡自然村落和农业产业特色,打造童玩小镇、光鲜世界、杨窑里三大组团,涵盖农场、公园、露营基地、竹编文化、咖啡屋、桑黄基地、精品民宿等业态,构建菌菇文旅产业生态圈,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增益的绿色发展道路。

       同年,长啸村入选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试点明星村,成功打造海宁首条“零碳”美丽乡村风景线。2022年,长啸村入选省级“无废乡村”,并在全省首创村(社区)“低碳指数”,低碳经验在全省得以推广。

       “零碳”理念,为长啸村带来了巨大改变。“零碳公园”就是其一。

       通过“光伏+储能”,扩大太阳能光伏板应用规模的同时,匹配储能系统,形成“白天光伏发电供能、储能充电、余电上网、晚上储能供电”的低碳发展模式。“村里一些场馆的用电和夜间亮化都可以依靠清洁能源,每年可节约标煤45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18吨。”许国初说,生态文明的元素随处可见,整个村庄都是“零碳公园”。

       乡村旅游也迸发出潜力和活力。“游客多了,村民热情也高了。目前村里已有民宿、农家乐17家,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达到700万元。”夏日夕阳下,农田、光伏和村庄勾勒出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画卷,许国初笑得很自豪。

       让经济生态化,让生态经济化。面向未来,长啸村将以循环农业、文旅培育、生态治理、数字提升为支撑,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低碳产业、低碳生态、低碳生活”场景,力争到2025年二氧化碳减排6300吨,全村光伏总发电量占总用电量48%以上,使绿色低碳成为长啸最显著的标志。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