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网移动版

主页 > 期刊杂志 > 杂志目录 > 2021年06期 > 封面报道 >

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对志愿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时代志愿服务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发展志愿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治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完善志愿服务法规政策,志愿服务进入法制化轨道。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国务院发布了《志愿服务条例》,13个省市制修订了地方志愿服务法规,还有多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志愿服务或者志愿者的相关条款,为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提供了法治保障。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文化志愿服务、学生志愿服务、巾帼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和志愿服务信息化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此外,《志愿服务组织基本规范》《志愿服务基本术语》等标准相继发布实施,为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部门合力逐步显现。2020年,中央文明办牵头成立了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了工作规则,细化了部门职责,构建了联动高效、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江苏等地也建立了省级文明办牵头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强大合力。

  ——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推动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4万个,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汇集的注册志愿服务队伍超过98万个,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2亿人,志愿服务时长近28亿小时。

  ——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将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将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各地区各部门推广项目化运作、社工与志愿者协同、“菜单式”志愿服务等模式,积极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呈现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志愿者做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为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了贡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全国累计发布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28万个,注册环保志愿者近320万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先后6次提到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广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始终坚持党对志愿服务事业的领导。把党的立场主张贯穿志愿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团结和凝聚广大志愿者与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以志愿服务法规为根本,以扶持发展政策为支撑,以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为抓手,以项目运作和激励嘉许机制为保障,以志愿服务标准化为补充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健全完善引导扶持政策,加大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力度。要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通过政府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从国家层面解决志愿者保险保障问题,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以精神奖励为主、社会优待为辅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要积极引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专业志愿服务。要着力培养一批志愿服务带头人,动员更多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要积极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有效团结、凝聚、服务广大志愿者。

  ——加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要大力推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社会服务机构设立服务特色鲜明、功能设施完备的志愿服务站点,为人民群众参与和接受志愿服务提供便利条件,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融入社会日常生活。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应用,为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百姓的服务品牌项目。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通过“你点我供”的精细化运作,实现志愿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供需对接。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乡村振兴、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

(李波,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
(责任编辑:w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