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网移动版

主页 > 环境生活 > 健康生活 >

保护地友好体系推介会在京召开



    12 月15 日下午,保护地友好体系推介会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开幕,会议介绍分享了保护地友好体系的工作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并重点推出体系首个驿站项目——保护地友好城市驿站(北苑),并在现场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众筹,得到了与会者热烈的响应。该驿站的建立是保护地友好体系做商业转型的重要标志。本次会议邀请了科研、公益、商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及各自然保护地社区成员与会交流,让公众与自然保护来了次零距离接触。


    本次推介会围绕保护地友好体系发展规划,分别从体系介绍、项目地选择标准和流程、友好产品生产和监督、现有产品推介、公益科考规划、保护地驿站发展规划及城市驿站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保护地友好城市驿站(北苑)是全国首家环保 NGO 组织交流中心,是都市里的自然驿站。保护地友好体系通过搭建一个城市与保护地沟通的平台,减少自然保护地社区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让普通的城市居民有更加便捷的渠道参与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可品尝自然美食、沟通环保 NGO 组织与城市人群、零距离了解自然保护地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参加保护地友好自然教育、亲子课程,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演讲,与各界关注自然的人士面对面,分享、交流、创作等,全方位体验保护地的自然与生产生活,一起把自然保护变得好玩。


    无论是在城市驿站和保护地驿站,丰富的与众不同、切合各个保护地、各类人群的自然教育,在专家的带领下,无论孩子还是成人走入这些最美最自然的地方,享受更完整更健康的生命体验,城市驿站将填补城市人生活中对自然的缺失。


    保护地友好体系由自愿遵循自然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阻止破坏自然的行为,尊重和帮助当地社区的个人和机构组成,推广对保护地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地,并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保护地友好体系在业务发展上实施会员制、搭建友好产品增值合作平台、开展自然保护公益行动、推动自然保护地采取保护措施和监测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对于这一点,体系发起人解焱博士介绍到,体系在项目地研究保护中面临的生态威胁,并探索长期解决方案。同时,为当地政府、企业、社区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植被恢复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服务,推动对保护地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


    会议期间,体系分别对社区人物、民间组织、媒体、企业、消费者及志愿者等不同领域人物与机构进行了2015年度保护地友好体系自然保护贡献奖颁发,保护地友好大雁米种植带头人林魁、吉林省珲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北京晚报、全球安全食品联盟,以及申卫星、田小琴、郑国器、胡江莉等上台领奖,现场气氛热烈。

    此外,会议还进行了大雁米发布,并展示了纳入体系的14个项目地及其产品。现场开展了友好产品试吃环节,包括大雁米、核桃,青梅制品、大豆制品等,天然无公害各类友好产品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为好评。

    本次是自保护地友好体系成立以来首次体系推介会,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公众听奋斗在前线的保护工作者讲述了真实的保护经历,了解了自然保护地社区成员生产的艰辛,第一时间体验了2015年最新上市的保护地友好产品,共同为保护地友好体系2016年整体发展献计献策,为捍卫国家生态安全底线、保护好中国最美最自然的地方而携手共进。

    本次推介会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保护地友好体系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中国国家地理协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