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法制园地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法制园地 > 专家说法 >

从无到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形成了哪些经验?

时间:2023-07-03 10:19来源: 经济日报作者:董世魁

字号:TT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实行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三大类构成,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原则上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为活动。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湿地及荒漠等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草原因为特殊的利用方式及管理模式,在保护地建设方面较为薄弱。全国已建成的1.18万个自然保护地中,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仅40多个,主要是各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保护草原面积约165.17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0.33%和面积的0.16%,加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国家公园,总保护面积占全国草原的2.5%左右,数量远少于森林、湿地等。此外,已经建立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仅有4个,省级仅有12个,其余为县市级保护区,保护等级普遍偏低,且很多典型的草原和草甸生态系统尚未保护起来。

       草原自然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生态保护和草原科学利用示范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区域。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和管理需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利用、高效管理”的基本方针,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及示范、生态旅游及科普宣教、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及管理能力。除了走高质量草畜产品开发的道路外,公园里可以探索设立生态保育、旅游观赏、科学利用示范等多功能分区,鼓励农牧民成为草原管护员、导游等,帮助其增加收入。

       为补缺草原自然保护地,国家林草局于2020年3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创建试点工作的函》,开启了草原自然公园从无到有的创建历程。同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举行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启动会,公布了39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涉及草原面积14.7万公顷,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

       内蒙古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受多年干旱少雨、开垦采石等因素影响,这片近3万亩的天然草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12年起,该市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敕勒川草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经过10年生态修复和保护,敕勒川草原成为该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城市“后花园”。连绵的青山、成片的绿地、繁盛的花草,敕勒川草原生态已具备自我恢复能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之一。2021年,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文化旅游景观带全年接待游客558万人次,实现收入20.5亿元,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青海苏吉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是国家林草局公布的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之一。自2020年起,当地开始探索草原保护和牧民增收共赢的路子,整合13户农牧民草场,成立祁连山生态牧场,发展生态畜牧业,开展民俗体验、野营露宿等生态旅游项目,牧民的草场和牛羊流转给了生态牧场,统一管理,定期领分红,既保护环境,又能获取收益,2021年生态牧场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1500万元。与此同时,流转草场后的部分牧民成为草原管护员,推动草原生态长效保护,不但提升了草原生态服务功能,而且有效延长了产业链,带动更多牧民增收致富,走上草原与草业绿色发展之路。

       山西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位于长治市沁源县,是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之一。花坡是太岳山主峰之一,山顶呈馒头状,平缓无崖,林木稀少,是山西省典型的亚高山草甸景观,花草种类达120余种,花期可达数月之久,有着“天然花园”之美誉。2020年10月,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正式启动,规划将公园分为生态观赏区、利用示范区和综合服务区。2022年10月,花坡草原入选国家首批“红色草原”名单,“红+绿”的组合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花坡草原风景。截至2022年10月,沁源县投资约1000万元,完善了花坡景区内的水、电、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了木质旅游栈道、观景台、观景亭、观景长廊、游客服务中心、绿色驿站等旅游设施,同时对公园范围以外王陶镇花坡村东南部的亚高山草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绘就了“红色草原”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