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经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经济 > 产业观察 >

智慧气象互联互通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2022-11-02 16:33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徐嫩羽

字号:TT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气象部门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区域自然灾害防御、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工作,合力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赋能。

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全面振兴

       贵州,是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在这里,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强降雨导致的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更加有效地防范气象灾害,成为贵州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迫切需求。”贵州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李赟说。

       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支持气象服务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实施意见》,要求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李赟表示,这是契机也是挑战。下一步,贵州省气象局将继续深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一图三区三个叫应”模式,逐步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力争全省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全省GDP的占比下降到0.5%以下,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在东北,协同合作正在成为气象工作的新名片。今年8月召开的东北区域气象中心工作会议强调,东北区域气象部门要围绕地区特色需求,强化优势领域,加强协同合作,共推东北区域气象高质量发展。会后两个月,10月12日,地处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我们向实现‘森林防火特色鲜明,生态旅游服务精细’的兴安气象发展定位又迈出了一大步!”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吕非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北端的现代化气象综合观测科研基地,这个集气象综合探测、科普研学、旅游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平台,承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森林防火、生态监测等重要功能,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东北振兴、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助力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连成一体”

       2021年7月11日,京津冀地区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第一时间通过“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开展天气会商,对降水时间、最强时段、降雨量进行精细化预测。

       三地气象部门合作,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业务一体化发展的结果。过去,三地由流淌千年的北运河串联起来。今天,三地气象部门积极推进“通武廊”气象监测一体化发展,共同肩负起大运河生态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实时共享雨情、水情信息,加强汛期会商、天气监测、灾情共享、预警发布等协同工作,减少气象灾害对城市安全运行的影响,推动京津冀气象协同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

       对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上海青浦人来说,只需要在“随申办”App青浦旗舰店上点击“示范区气象证明”,就可以完成气象证明申请。“示范区气象证明”服务已有效实现申请证明异地传送共享,以政务服务“一体化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气象部门在示范区灾害性天气联防联控、跨域气象证明一网通办、防雷行政执法联合检查等方面逐步形成一体化、标准化规范。

       上海市气象局减灾处马忠芬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示范区生态气象、水乡古镇特色旅游气象服务开展工作,探索风险预警统一发布和风险普查成果一体化应用,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台风、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多发。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年)》指出,到2025年,将建成互利合作、深度融合的大湾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

       “广东省气象部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发挥华南区域气象中心牵头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气象协同创新共同体,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建设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推动广东气象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浩波表示。

护佑长江黄河奔流不息

       长江航道是联结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暴雨、冰雹、雷电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频发区域,威胁着船舶航行及停泊安全。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城市之一,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滚装汽车运输港、长江三峡旅游集散地。近年来,重庆气象部门重点聚焦提升航运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航运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前,重庆市气象局已建立集精细化航道实况、预报预警、风险信息和通航等级预报等各类服务产品于一体的长江(重庆段)水上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并接入市海事局、航道局、交通局(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初步实现气象元素融入航运安全运行指挥体系;同时构建了“气象+海事”“气象+交通”的航运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推进航运气象灾害防御融入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工作中。

       大河浩荡,奔腾万里,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黄河流域气象中心联合流域9省(自治区)气象部门聚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洪水防御气象保障两大重点,逐步解决流域水文气象业务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河南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杨国锋表示。目前,该中心正在推进完善气象综合观测网建设、升级黄河流域气象预报业务服务共享平台、加强跨省中小河流域联防联动等工作。(张漪俊、杨春竹、张晓晨、王楠、郝莉、周爱春、王瑾、马东雷、张明远、姜淼、罗思维、王天巍对本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