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经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经济 > 产业观察 >

牢牢抓住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牛鼻子”

时间:2023-07-04 15:15来源: 人民政协报作者:王济光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刻揭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全面明确绿色化发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大任务。

       深刻理解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内涵特点。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蕴含着新内涵新要求。一是产业结构绿色化。整体谋划、总体部署、一体推进,智能化为绿色化赋能添彩,绿色化为智能化创造舞台空间,两者融合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二是生产方式绿色化。以产业链为主线,综合运用科技、管理、政策等手段,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持续提高生产方式绿色化程度。三是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间联系,以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以需求侧绿色化带动供给侧绿色化,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方式,推动实现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四是空间格局绿色化。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重视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动空间格局绿色化,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牢牢把握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重大机遇。绿色化发展是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最新趋势,必须全面把握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是落实“双碳”目标任务的自觉行动。只有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才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只有促进生产空间节约集约利用,才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动能层面,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向未来,塑造我国产业发展新优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运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和绿色标准,重塑能源利用形式、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服务模式,也需要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筑牢经济发展根基。

       理性确定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方向路径。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优化组合生态特性和产业特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符合生态运行规律、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产业绿色化发展路径: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依托生态资源富集状况,大力发展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经营生态资源的生态利用型产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重点发展资源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量小的循环高效型产业;加快集聚亲生态、低排碳的资源要素,形成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排放小的低碳清洁型产业;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环境治理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拓展高效、优质、可持续推进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的环境治理型产业。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集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贯通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

       重点聚焦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关键领域。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涉及多领域、多环节,必须聚焦主攻方向,持续精准发力,增强整体协同性。一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统筹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与绿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做强绿色制造业,培育绿色服务新业态,增强绿色农业发展新优势,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塑造更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二是大力实施降碳行动。稳妥推进重点行业降碳,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着力打造绿色工厂,支持企业推行绿色管理、开展绿色生产和打造绿色品牌。三是更加注重科技支撑。聚焦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优化科创平台,加快制定产业绿色发展技术攻关路线图,集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产业绿色化发展中的深度应用;聚焦低碳零碳负碳、储能等领域,加快实施低碳技术攻关行动;积极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的生命科技专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打通转化应用中的堵点,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学制定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务实举措。一要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指导领军企业制定中长期绿色发展战略,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牵头组建绿色产业发展联盟,吸纳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绿色技术攻关和绿色化改造;引导重点企业分步骤实施绿色化升级,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建好用好公共服务平台。二要着力增强改革驱动。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推进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等制度;积极探索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等评价指标,加快构建产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三要持续深化开放合作。鼓励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联建一批高能级产业绿色发展合作平台,促进绿色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合理流动;打造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绿色产业带,形成梯度转移的绿色产业集群;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拓展国际市场中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在深化国际合作中加强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等领域互动,在开展国际交流中聚焦绿色制造、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强化高端要素集聚。

       作者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