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经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经济 > 环保技术 >

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广东气象部门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时间:2023-08-24 16:38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作者:徐文彬 王天巍 蒲

字号:TT
       7月17日8时,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政府合作的广东“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重点项目——上川岛国家天气试验雷达,在完成监测数据进网工作不足12小时的情况下,成功捕捉到清晰的“台风眼”图像,为做好台风“泰利”预报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广东省气象部门始终坚持自立自强、守正创新,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气象改革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不断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气象强国贡献广东力量。

扬帆新征程 高标准打造大湾区气象科技创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气象力量,是气象部门积极融入和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长风起,潮头立。中国气象局、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高质量发展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中国气象局与广东省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部分)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健起步。2022年底,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绘制了到2035年的中长期发展蓝图。

       作为气象高质量发展全国综合试点和区域级科技创新主体,广东省气象局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作破解气象事业发展难题、应对前进路上风险挑战、厚植发展优势、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四年来,广东省气象部门会同港澳联合开展区域数值预报、气象大数据应用、5G+智慧气象等核心技术研发,广州相控阵雷达协同观测和组网应用、深圳人工智能临近降雨预报、佛山龙卷风监测预警、江门季风强降水预报技术研发……一大批地市级创新主体围绕地方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有效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大湾区气象发展重点聚焦数值预报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数据共享、气象服务及预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紧密合作,为大湾区乃至琼桂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优质的气象保障支撑。”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说。



粤港澳大湾区天气网站,点选地图上600多个网格点,即可查看大湾区内任何地点的天气预报。广东省气象局供图

砥砺谱新篇 大湾区研究院助推高质量气象科技创新

       今年3月,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改革试点方案获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要求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以下简称“大湾区研究院”)建设,将其打造成大湾区气象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大湾区研究院的组建并非“拍脑袋”决策,而是在“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理念下,在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后的一次尝试。自中国气象局印发《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工作方案》后,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起草改革试点方案,按照“统筹资源、集中优势”的原则,着力设计和打造新型创新平台。

       大湾区研究院正是由此应运而生的“1+N”新型创新平台。通过统筹研究院内机构编制、科技政策、保障资金和人才团队等资源,以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为核心的“1”,整合大湾区内各市的科技力量“N”,并联合香港天文台、澳门气象部门和中山大学等高校院所,紧紧围绕热带地区灾害性天气机理与预报技术、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气象赋能经济发展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通过协同创新,一个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用人机制灵活化、对外交流国际化的新型创新平台逐渐成型。

       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谭浩波介绍,“1+N”的组织架构保证了大湾区内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创新合力,便于集中优势力量解决气象科技核心问题和共性问题,同时避免各地市开展重复研究;虽然科技体量总体变大,但是通过合理布局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得各创新平台特色长板进一步突出,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广东气象部门通过争取“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等人才政策支持,共引进5名海外高端专家、12名博士参与科技创新;14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3人被认定为全国气象科技领军人才,5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6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正高级专家数量在全国省级气象局中位居前列。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已逐渐成型,为大湾区研究院的组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立足湾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这是大湾区研究院的雄心壮志,也是广东气象工作者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矢志追求。

赓续前行 不断推进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气象部门自立自强的底气,正是来源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主创新和点滴进步汇聚而成的一系列突破成果。

       数值预报是气象领域的“芯片”和“国之重器”。在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的指导下,广东气象部门攻关30余年研发出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覆盖印太-南海-泛华南的“9-3-1”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体系,自主研发的南海台风模式2022年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质量首次优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加速开发模式快速同化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模式初始场,基本摆脱对国外技术路径的依赖。

       “30年间,我们多次面临道路选择的难题,到底是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数值预报模式,还是坚持使用自主研发的国产数值预报模式。每次,我们都坚定选择了后者。”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所长胡胜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预报模式,为的就是不被别人‘卡脖子’。”

       中国气象局南海(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坐落在茂名海岸边,18年间,海洋气象首席专家黄健及其团队在这里从无到有建立起我国首个海洋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填补了我国在海洋气象观测上的空白,开辟了我国开展海洋气象科研工作的前沿阵地。在他看来,“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掌握第一手数据,更要加深对海洋气象的研究,气象科技创新发展也要走自立自强的道路。”



技术人员检查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海上综合观测平台设备。广东省气象局供图

       2013年成立的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是全国首个且唯一专门开展龙卷风研究的机构。从2015年起,该中心首席专家黄先香和同事前往多个省市,行程达到十几万公里,实地测量龙卷风受灾路径长度、最大受灾宽度,了解灾情特征和周边地形、地貌资料。通过开展特征分析及机理研究,集中攻关龙卷风监测预警预报技术,该中心实现了龙卷风准确预警“零”的突破,2018年以来5次成功预警龙卷风。

       据统计,广东气象部门近十年累计承担和参与1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9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我们要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做科技强国的践行者。”庄旭东表示。

       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引起深刻变革的重大技术成就,越是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广东,到处涌动着气象科技创新的滚滚热潮,这种不断累积的“量变”正蓄势待发,为推进广东气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