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生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生活 > 健康生活 >

“剩菜”盲盒火爆的背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时间:2023-06-12 16:27来源: 中国环境APP作者:董亚楠

字号:TT
       继玩具、美妆、零食、服装……各色盲盒后,近期,“盲盒家族”又添了新成员——“剩菜”盲盒。其火爆程度,甚至需要定时去抢,有网友称手速慢还可能买不到。有媒体调侃称:当代年轻人八点以后的夜生活,目的地或许不是酒吧,而是去取“剩菜”盲盒。它的加入为“盲盒经济”又添了一把火。

       市面上很多盲盒都被网友称为智商税,但“剩菜”盲盒却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在小红书和B站上还有博主分享购买攻略。“剩菜”盲盒为何会迅速走红? 以盲盒的形式出售“剩菜”,食品安全问题能否得到保障?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又应该注意什么?

成为年轻人新宠的“剩菜”盲盒为何物

       “剩菜、剩饭也能做成盲盒销售,卫生吗?”也许你会有这种疑问。

       但这里的“剩菜”并不是平时的残羹剩饭,而是餐饮业部分店铺里临期或者当日过量供应未能售出的食物,商家随机组合搭配后以“盲盒”的形式在软件上低价出售。

       将“剩菜”以盲盒的形式出售,这种玩法最初源于丹麦“Too Good To Go”公司(以下简称TGTG),他们发现餐厅里很多当天没有卖完但还能吃的食物会被直接丢进垃圾桶,而全球有1/3的食物在供应链中丢失或被浪费。粮食生产本身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种植、收获、运输、加工、包装、储存每一个环节都会释放导致地球变暖的气体,当食物被浪费的同时,所有的排放也会被浪费掉。于是TGTG联系当地餐厅老板推出了食物盲盒,并以原价的1/3卖给消费者,并向商家抽取部分佣金,做起了“剩菜”盲盒生意。

       这既解决了餐厅的浪费又让利了消费者,这门双赢的生意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讨论度一直很高。而且TGTG还获得大量投资机构的青睐,在全球积累了1260万用户和25000多家合作伙伴。

       最近国内火爆的“剩菜”盲盒平台,就参考了TGTG模式。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记者,剩菜盲盒其实就是临期产品以打折销售的模式融入了盲盒的创新形式,其本质上是属于临期食品的衍生品。

       记者了解发现,国内的“剩菜”盲盒平台,像惜食魔法袋、趣小袋、米粒盒子等主要聚集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食物品类主要以烘焙甜品、咖啡茶饮、简餐轻食等这类便于携带且保质期较短的食物为主。目前入驻“剩菜”盲盒的商铺、消费者体量及食物品类虽然相比国外较少,但火爆程度及话题讨论度并不逊色国外。

       “剩菜”盲盒这种销售形式火爆“出圈”的原因何在?钟凯告诉记者“首先,‘剩菜’盲盒便宜实惠,可以满足年轻人省钱的需求;其次,这种新销售形式也符合环保、珍惜粮食的潮流。最后,以盲盒形式出售余量食品,会给部分消费者带来‘小惊喜’般的新鲜趣味感,还解决了部分人的‘选择困难综合征’。”

火爆“出圈”的背后,食品安全问题受人质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下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下降了6.13%。当产量过剩,消费却没有跟上,被剩下的食物就会想方设法寻求出路。某种意义上,“剩菜”盲盒的出现,是这个供大于求的时代的一个注脚。

       对于这种新兴的销售形式社会上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只需要原价的1/3,就可以买到组合打包的余量食品,食品质量是否过关?”“如果商家为了达到更好的清仓效果,在生产时间上打‘擦边球’怎么办?”“市场上售出的盲盒大多会不退不换,如果买到劣质食物,消费者权益能保障吗”……

       作为临期食品的一种衍生品,“剩菜盲盒”和临期食品的市场并不完全相同。后者主要集中在零售企业,而前者集中在餐饮领域。“就我个人而言,我会选择购买打折的临期食品,盲盒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不能保证你买的食物是你喜欢的,且如果个人对于饮食有一定忌口,盲盒食物则更需要确认其品类。否则开出来的不是喜欢的食品,又造成了新形式的浪费。”钟凯说道。

       此外,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不是所有的食品都合适以盲盒形式出售。比如面食、快餐等,就很容易因储存、包装、标注不当引发质量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临期食品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法律法规,临期食品的监管更多是对食品经营者做出义务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家自觉。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规定: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并执行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严禁更换包装和日期再行销售。

       2021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中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2021年6月,《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指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不同销售渠道的食品经营者需要设置临期食品专用贮存区域,并标识醒目的提示告知及便与可识别读取的提示信息。据悉,如果这个团标发布,将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临期食品流通的标准。

       部分业内专家表示,这类食品的监管处于法规监管的灰色地带,可能会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规漏洞或者消费者不了解临期食品的情况销售“伪临期食品”的情形,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避免浪费与守住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

       “剩菜”盲盒这种形式的鼻祖TGTG品牌创始人曾表示,现在的农业技术已经足以养活全世界的人,但在这个魔幻的世界,永远是有人在浪费、有人在挨饿,所以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给到真正需要的人。这种销售形式承载着杜绝食物浪费的美好意愿,它的初衷也并不是想制造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记者发现目前网络对“剩菜”盲盒的争议点主要聚焦在食品安全性方面,对于这种形式和理念很多媒体和专家还是持赞成的观点的,前提是保障销售的食品安全。

       张毅表示,随着社会对食品浪费问题的普遍重视及消费者低碳生活意识的提升,未来临期食品行业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剩菜盲盒”在食品安全的底线内进行推广,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与守住“舌尖上的安全”从来都不是选择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和以什么形式销售关系不大。剩菜可以“盲盒”,但品质不能“盲”。企业只要加工食品,做出了餐品之后装在盒子里卖就应当承担相应的食品安全责任,包括食品的新鲜度、保质期,加工工艺,添加的各种调料、添加剂等,都应该符合国家的标准规范,否则在经营上就违法了。

       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权益也不能“盲”。张毅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要学会规避风险,审慎选择“剩菜盲盒”产品,尤其是对产品保质期、服务承诺以及商家的信用风险等进行综合考量。记者也了解到,如果消费者因食用“剩菜盲盒”健康受损或拿到了劣质产品,也可向商家要求赔偿,或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

       此外,监管也不能“盲”。业内多位专家表示,监管部门需加快制定和施行临期食品(包括“剩菜”盲盒形式)的行业标准,引导其规范有序发展。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把控质量门槛,面对消费者的维权和投诉也要积极处理,保障其合法权益。

       无论什么样的餐饮销售形式,饮食健康始终都应该排在首位,希望“剩菜”盲盒不会成为虚有其表的噱头,而是把美味、健康与性价比摆在台面上,给消费者一顿安心大餐。只要符合食品安全的食物就不该被轻易浪费,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制作出来就被叫作是“剩菜”。
(责任编辑:wxc)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